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16015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市新市民家庭教育的因应生活方式转变的视角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摘要:前后各里国内将有6亿左右的农民进城变为新市民,生活地点的转移注定了其生活方式的变化,文章工作方式、居住方式、饮食方式、交通方式、消费方式、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社会身份和价值观念等九个生活方式的内容出发,讨论了每项变化对其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因应。核心词:新市民生活方式家庭教育转变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都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都市”。都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及其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新市民是指由农村到都市生活的人即市民化中的

2、农民。农民市民化是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规律,月11日,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都市发展报告(卷)指出,中国已进入城乡化加速时期。1根据麦肯锡(McKiey)近期发布的迎接中国十亿都市大军报告,过去的里中国都市人口净增3亿,此后中国都市人口还将增长.5亿;到202年,中国将有219座都市人口在0万以上(欧洲目前只有3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都市),24座都市人口超过500万,05年则有75%的中国人口居住在都市。3随着人口由农村进入都市,其生活方式(ifestl)也将发生深刻的转变,生活方式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交通、消费、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

3、审美观等。4人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限度是以生活方式涵盖领域的扩大和层次提高为标志的,新市民正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其生活方式,5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家庭教育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一、劳动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新市民去单位上班,工作方式由过去自由散漫无组织转变为按部就班的组织中人,生活节奏“被加快”,精密度规定迅速提高,准时按点到岗接受一定的制度约束,格式化、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个人自由与原先相比受到极大限制,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功课、陪伴孩子娱乐等都受到制约,很日益导致孩子生活上缺人照顾、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现象,需要引以注重;由于一种人工作难以维系家庭开销,城里一般双职工

4、现象很普遍,妇女解放了,能顶半边天,可以参与革命工作了,和老式的女主内,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夫妻无别”与老式乡村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截然不同,女人一旦经济独立之后往往谋求人格独立与“解放”,老式“严父慈母”的分工极有也许被颠覆,“有神经病的母老虎”现象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后的常用现象,而在家待业的“全职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极有也许浮现“父教缺失”的现象,因此劳动方式所导致的家庭分工的变化,需要夫妇在教育孩子的分工方面也重新做相应调节。相对封闭的乡村生活,父妈妈和孩子之间每天生活在一起,即“父子有亲”,亲爱亲爱,由亲近而生的爱。而都市生活的剧烈化使得为生计而奔波的

5、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小学,一种星期见一次;有的甚至外出打工或常年驻外,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看护,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很难传承,爱链的断裂使得孩子的情商和社会化能力严重受挫。二、居住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新市民们离开自己的父母到城里组建自己的家庭,都市家庭多以父母带着一种孩子的核心家庭模式居多,老式中四世同堂、共同抚育孩子的现象越来越罕见了,参与教育子女的人数相对减少意味着孩子互动发展机会的减少,对孩子心理发展极为不利;都市里受国家人口控制和都市抚育成本的影响,一般一种家庭只生一种孩子,同辈交往的缺失使得独生子女很难理解什么叫友爱、什么叫宽容、什么叫仁慈。独生子女使得父母的育儿

6、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不经意之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以及无原则的去爱孩子,这种战战兢兢的抚育心态很容易导致孩子孤僻、任性、自负、唯我独尊等负面人格;都市拥挤的住房面积,都市居民住宅以单元式的楼房环境为主,具有“封闭式”的特点:天地狭小,离群索居,水电气声相通,老死不相往来。一种楼洞里三教九流良莠杂居,老死不相往来,很难找到农村那种借来往还、互相协助、互相怜惜的浓浓的人际况味和绵绵的温馨乡情。6双重防盗门一关,谁也别关怀谁、干涉谁、搭理谁的生活方式,虽然除去了某些安全隐患,却大大限制了小朋友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容易使孩子孤陋寡闻,形成孤单、依赖、忧郁、不善交际的性格弱点

7、。长期呆在家里不与外人接触,很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窄、心胸狭窄、看问题偏激、片面的毛病;都市的天被高楼大厦挤成一条缝,都市的地大都压在高楼大厦底下;都市的阳光被高楼大厦截留;都市的空气被车流、人流、工厂搅得污浊不堪7都市孩子的周边除了苍蝇和蚊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别的野生活物,冷冰冰的混泥土马路,听到的是隆隆的机器声、叮当作响的建筑声和上吼叫不断的车辆声,呼吸的是机器排出的气体,污水、垃圾、光污染、电磁波、噪音等都在不时地侵害着孩子的健康。三、饮食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农村生活最便利之处就是不花钱在田间地头生产自己的大量食物,自给自足,都市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花钱买,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饮食

8、构造和饮食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8饮食“西化”颠倒了东方农耕民族粮食蔬菜为主、肉蛋奶辅之的“食物金字塔”,导致孩子肥胖、早熟、多毛、“食肉动物化”性格(吼叫、粗暴、侵犯性行为);快餐化颠覆了老式饮食“色香味”“养胃、健身、怡情”的理念,进食纯正是为了“填饱肚子”,完全失去了进食的品味、雅致、乐趣;餐饮社会化即在外就餐,省去了诸多劳顿,但也失去了亲子交流与劳动教育的机会。由于新市民家庭中的父母重要将精力都放在生计奔波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甚至反过来照顾父母,使新市民子女养成吃苦耐劳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四、交通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

9、因应交通是都市居民实现就业、居住和游憩等平常活动的中间过程,是都市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心城区多用于居住、商业、金融等产业的开发。但由于中心区高昂的地价和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及货币化分派的逐渐实行,新市民一般无力承当中心区高昂的房价,她们往往选择近郊区甚至远郊城乡较经济的住房,受经济和交通拥堵的制约,新市民往往选择公共交通,而她们居住的地区公共交通资源配备往往相对紧张。她们“就近上班”的几率往往不是太高,此类 “钟摆族”使得都市 “流动人口”生活半径扩大,其每天用在交通的时间相对增多,这些“无谓的时间牺牲”极有也许挤掉的是亲子互动的时间;为了生计,有人不得不每天“穿城”,甚至选择到邻城上班,“

10、周末夫妻”、“准单亲”对孩子人格的负面影响很大。同步车流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体系的复杂化对小朋友交通安全教育也提出了新挑战,毕竟目前国内小朋友的头号杀手是交通事故。五、消费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都市人口可以享有更多的公共生活空间,得到更多的生活设施和配套服务,商场、餐厅、影视城、娱乐城、公园、医院、公交车站、邮局、银行,从全天候的保安服务、家政服务到专业的公共清洁服务、设施维修服务,从交通服务到商务服务,事无巨细,只要市民有需求,都能构成专业服务的内容。市场经济倡导消费,并且消费日益以便了,收入增长提高了消费水平,加之消费方式多样化,最后把诸多家庭服务和家务活慢慢地都推向了社会。10自动化限

11、度越来越高的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烤炉等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生育子女数的减少,使家务劳动强度大为减少,把家长从繁重的家务活当中解放出来,都市居民的家务劳动时间明显缩短、家庭的功能逐渐在缩小,孩子再也看不到父母为孩子忙碌的身影,亲情越来越远。农民转变为市民,消费性支出重点也悄然向住房、交通、通讯、旅游等方面发生转移;在生活质量方面,市民相对于农民的生存需要而言,享有和发展需要更加强烈,因此孩子的教育开支应当作为一项特别资金加以注重,以求通过知识变化命运,以免发生“社会复制”现象。六、交往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乡村的社会组织不发达,首属群体如家庭、亲属、邻里、街坊等互动频繁,互相关系也比较

12、密切,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思想与情感交流、生产互助、生活扶持等等。而都市社会分工体系较为复杂,工厂、公司、学校、机关、工会、政党等多种社会组织在都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中占居了重要的、甚至是重要的地位。社会组织逐渐取代了首属群体的功能,因此都市首属群体成员从事共同活动的机会减少,使得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松懈,因此都市家庭成员、亲属之间的关系就远不如老式农村的此类关系密切;邻里、街坊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松散了。11现代都市的商业文化属性,一方面使它冲淡了门第、家族的制约,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但是另一方面,都市人、特别是大都市人,人们的价值观念更趋向于理性化和实际化;12社会流

13、动性大,社区构成要素的异质性强,为自我保护,人际接触中不得不有较强的匿名性,这些使得交往的表面化与事本主义倾向更为突出;人际关系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向业缘关系转化,以业缘关系为主;商业化都市社会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是利益关系,利益驱动原则使人际关系的变化和转移的准绳沦为利益和金钱,乡村的亲切微笑的面庞,在都市开始变得遥远而模糊,于是人们也便分明地感到都市的残酷和薄情。如何冷漠社会的无情与人性的善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传递给孩子,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难题。现代都市社会成员来源复杂,除少部分的原居民外,大部分是后来移入的,既有不同乡村社区移入者,也有其她都市乃至国外移入者,导致她们在文化背景上的异质化。原有

14、居民保存着她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奉与老式风俗,而外来移民在这些方面不仅与原居民之间,并且与不同来源的移民之间,往往大相径庭。教会孩子懂得尊重老式、多元共存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都市里的诸多现代化便利条件和全球化联系,既给人提供了发挥人的发明才干的诸多机会,也把人捆绑在了社会大机器飞速转动的齿轮上,无法自拔,而身心疲倦,麻木不仁。13如何使得孩子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步又有良好的人气和人脉资源,也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市民孩子经历过困苦的生活,来到都市后来,要努力克服自卑感、不平等感、被歧视感和对立感,虽然遇到某些困难和挫折,也要能坦然面对,顺利度过。教她们别为小事和同

15、窗斤斤计较,别为一次考试没考好闷闷不乐,别为教师的一句批评离家出走14她们一方面能客观地评价她人,理解她人,为同窗的成功而感到快乐;另一方面也能对的评价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获得好成绩。七、休闲娱乐方式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市场经济为都市年轻人发挥才干、迅速成才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可是都市生活节奏快,紧张压迫感强,年轻人为了减压而娱乐;加之现代人们追求新的娱乐方式更为热情和大胆,加之现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娱乐场合的便利化,使得都市年轻父母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明显增长,而当娱乐休闲成为生活的必备重要内容时,抚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必然被侵占。青年新市民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提高自身素质,“赶考风”日盛,考学、考研、考博、考本(驾照)、考级(计算机、英语级别等),接受多种进修培训,在给孩子树立楷模的同步,也错失了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机会。新市民一般留有某些旧的不良生活习惯,人进城思想没有进城,这就需要加强家庭教育中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卫生意识、公德意识、交通意识、公共生活意识、规则意识等,家长在充足享有都市的休闲与娱乐的同步,应当让孩子一起懂得如何尽快融入都市,将安宁幸福的感受化为动力、活力和财富。15八、社会身份的变化与家庭教育的因应都市里政治复杂、组织发达,科层化的组织构造使都市社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