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14390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号:200910710090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摘 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则会通过进口渠道传递到国内市场,从而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伴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的波动,国内的物价也在不断大幅变化。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前景良好,对资源性商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快增长,输入性通胀压力也会长期存在,因此,搞清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何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对于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

2、介绍了03年到10年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分析了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在介绍了国内通货膨胀形势和大宗商品进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向国内市场的传导路径以及影响传导路径的因素。最后,为缓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传导机制;ABSTRACT In the past few years, Most of the papers of price changes is focused on domestic factors.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

3、velopment of china, the import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ource commodities is increasing. The rising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will be delivered to the domestic market through import channels, to promote the domestic price level. I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o domestic inflation in 2007. After

4、the financial crisis, with the recovery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domestic prices are constantly rising. And the pressures of imported inflation will st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to find out how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fluctuations affect the domestic price level is imp

5、ortan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prices recently, including crude oil, iron o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n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change on domestic prices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athway. KEY WORD

6、S: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price level; transmission path; 目 录引言(1)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进口情况概述(2)(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2)(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高的原因分析(5)(三)我国大宗商品的进口情况(6)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物价影响理论分析(10)(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路径分析(10)(二)影响传导路径的因素分析(12)三、总结及政策建议(14) (一)本文总结(14)(二)政策建议(14)参考文献 (17)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引言 大宗商品是指通过非零售环节进入流

7、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可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一般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金属原材料和农产品,如原油、煤炭、橡胶、铁矿石、棕榈油等。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对能源,矿石,基础材料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十分旺盛。而目前国内大宗商品的产量不能很好的满足中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不得不需要大量进口大宗商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豆,铁矿石,石油,镍矿等许多大宗商品的超级进口大国。根据德意志银行估算,我国的原油、铁矿石、铜、锰、大豆、木材和肉等大宗商品的进口

8、需求,增长率在今后10 年内都将保持两位数以上。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国内市场。2007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史无前例的暴涨,原油、金属、农产品等价格都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这轮上涨行情一直持续到2008 年上半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与此同时,我国CPI 也开始下降,到2009年7月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1.8%。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刚刚进入复苏阶段,国际市场上石油、农产品以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就开始快速反弹。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12种重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超过4 成。重要商品中,铜进

9、口价格累计上涨66.4%,橡胶价格上涨64%,铁矿石价格上涨55.2%,原油价格上涨45.1%,食糖价格上涨54%,棉花价格上涨39.3%。伴随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国内的物价水平也不断攀高,CPI 已经连续好几个月在3%以上,物价上涨成为当时最敏感话题。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对资源性商品的需求依然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上仍会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国际市场上物价的上涨会对国内物价产生很强的示范和传导效应,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也会增强。通货膨胀不仅会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误导企业决策,造成国民

10、经济的非正常发展,而且还会造成收入再分配,拉大收入差距,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等,因此维持物价稳定一直是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以往,关于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国内因素的讨论,比如产业结构失衡、投资需求旺盛、要素价格重估等。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分析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显得越发重要了,比如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那段时间的物价上涨,就具有明显的国际背景。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从03年到10年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时期里,分别探讨了国际能源价格、金属原材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物

11、价的影响,希望能够获得它们影响的不同之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如何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并研究传导机制。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采取政策应对输入型通胀压力。 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进口情况概述 (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 历史上大宗商品出现过两轮大幅上涨行情。一轮是在1971-1980年,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二战后最严重的“滞胀”时期,经济停滞不前,增长缓慢,而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大宗商品暴涨。CRB 指数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点上涨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涨幅高达246%。其中原油从3 美元/桶上涨到1980 年的40 美元/桶。2003 年以来,大宗商品再次

12、出现暴涨,经历了连续6年的市场行情,如图2.1 所示,CRB 指数从2002 年1月187点涨到2008年6月的462点,涨幅达两倍之多。2008下半年受金融危机重创,价格暴跌,短短几个月内跌回200点左右。2009年二季度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出现企稳信号,商品市场率先走出低谷,开始回升,演绎了一出暴涨暴跌暴涨行情。 1.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有现代工业经济血液之称的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其价格走势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上个世纪70 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机,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给许多非产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主要工业国经济陷入滞涨。自2004年以来,流动性泛滥、地区冲突、美元贬值等因素

13、共同导致了全球油价的再次高涨。自2004年以来,流动性泛滥、地区冲突、美元贬值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全球油价的再次高涨。图2.1 2003 年以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署网站 从图2.1 可以看出,2003年时油价还处于每桶30美元的水平,然后油价开始年年攀升,05年每桶突破60美元,06年突破70美元,07年突破90美元,08年突破100美元大关,7月份更是达到每桶140美元的天价。虽然2008年下半年,价格曾一度跌到40美元左右,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在2010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又攀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 2.铁矿石及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 自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

14、出现新一轮的强劲增长,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对钢铁的需求大增,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同样增长十分强劲,导致铁矿石供应相对偏紧,一路推高铁矿石价格。与2000年相比,全球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上涨5倍之多,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粉矿从2000年的27.35美分/ 干吨度上涨到2008年的201美分/干吨度,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球团矿从2001年的50美分左右上涨至2008年的220美分。铁矿石作为生产钢铁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其价格变化对于钢材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其影响下,英国商品研究所的钢材价格指数从2002年1月份70点上升到2008年8月份最高点292.8。在有色金属方面,自2003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也在持续攀高,至2006年中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代表性的铜价从2003年的每吨不足2000美元上涨2006年高位时的每吨8500美元。在随后的2年中,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在这一高位震荡,期间,伦敦金属交易所铜、铝、铅、锌、锡、镍期货价格分别达到历史最高点。到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的价格直线下滑,几个月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003 年的水平, 跌幅在70%左右,其它金属价格也都大幅下跌。但跌势并没有持续多久,自2009 年下半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已经基本恢复到2005、2006 年水平。图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