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3955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十)(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社会工作以“助人”为核心理念,其早期的助人实践活动成为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基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依托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面向生活困难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展开以济贫、解困、扶危为主要内容的救助活动。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社会救助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涉

2、及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制度体系。(一) 社会救助的体系 1、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主要面向的群体有两类:一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包括传统的救助对象,以及虽然有经济收入但是其家庭人均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二是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生活救助对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吃、穿、住、医、葬五保供养。2、专项社会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生活救助起补充作用,只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3、进行救助。专项救助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这些项目具有重叠性,也就是某些群体或者某个家庭会得到几类救助。比如,一个城市社区中因病致穷的残疾人低保家庭中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就可能同时得到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1) 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由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两类。现金救助主要是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实物救助主要是发给学生学习用品和校服等。(2) 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医疗救助是

4、社会救助的组成部分,是满足贫困群体最低健康需求的救助形式。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包括:一是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在低收入群体看病时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和减免。(3) 住房救助。住房救助是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分配廉租住房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主要就是由政府来承担住房市场费用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解决一些居民的住房能力支付不足的问题。住房救助采用的形式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租金补贴还贷等。3、灾害救助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恢复和提高灾民的生存能

5、力,属于临时救助。比如在汶川地震后,政府动员各种力量,紧急抢救被废墟掩埋的群众,转移和安置灾民,妥善解决灾民的吃穿用住等难题。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简称,对他们的救助是我国专项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流浪乞讨人员中,流浪未成年人是流浪乞讨人员中相对弱势的一群,为预防他们违法犯罪、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国于专门发布了由民政部牵头、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

6、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实施社会救助有一些基本的程序,但因为救助对象的复杂性,每类社会救助的实施程序会有所不同。(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无论是基本生活救助,还是专项救助,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并进行准确的测算,制定一定的救助标准。这些标准是实施救助的框架。比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在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当地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科学测算。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上年度物价水平、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必需费用,需要衔接的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等,都是确定基本生活水平时必须参照的因素。(二)受理救助申请城乡低保家庭

7、或是需要专项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的居民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规定向所在的县(区)、市等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例如,在北京,社区或居民委员会负责接受低保申请和最初的资格审查。通过街道二次审查,然后上交到区民政部门接受最后的审核。(三)审查申请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及财产状况社会救助的实施需要确定申请救助的居民的生活状况是否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申请人的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进行调查,这个程序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入户调查、信函索证、邻里访问、社区证明等。申请人以及有关单位、组织和机构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证明。(四)公示及审批市、县相关部门收到居民申请后,应在一定的工

8、作日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要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予以登记,并将登记结果公示。比如,我国政府发布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办法中规定:“申请廉租住房的最低收入家庭,应当由户主按照规定程序书面提出申请,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15日内完成审核,并进行公示。”(五)救助款物发放将各类救助款物及时和充足地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做到资金到位、及时发放、证折到户。(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根据救助对象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动态的。社会救助要建立科学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定期复核,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针对低保家庭中的一些

9、特殊群体,如“三无”人员及重病、重残人员等进行“分类施保”,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七)申诉社会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的过程中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发现有漏保、骗保现象时,可以反映和申诉。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查处,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救助制度的公平性。 三、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当社会成员因为个人、社会或者自然原因陷入贫困而且仅仅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风险和摆脱贫困时,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手段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这种救助是无条件的,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和家庭无需尽义务或者尽少量的义务就可以获得救助。这是社会救助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符合社会救助

10、的社会成员是整个社会中很小的部分。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只有符合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法定贫困线以下的条件,才可以享受社会救助待遇。从这个角度说,救助对象具有有限性。(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社会救助的目的是帮助处于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主要是救助社会成员应对贫困和灾害,使其脱离险境,并不以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社会救助的手段是多样化的,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有临时性的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的救助;有常规性的救助,也有特殊的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

11、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五)社会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社会救助的资格审查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严格的。申请社会救助的社会成员需要向当地社会救助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后报送上一级部门进一步审查,主要就是核查申请人员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贫困线的标准。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一)定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方面的提升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

12、要领域。(二)主要特点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有因为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针对不同工作对象,提供救助的期限长短、形式和数量也是各种各样。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性的。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困境,同时要逐渐提升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如果是面对一位因为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

13、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而一个因为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救助对象是流浪乞讨人员时,需要考虑社会工作干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和教育培训等方法。当然,各类方法不是割裂的,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更强调融合运用。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分析工作对象贫困的程度、致贫的原因、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都需要依据相应的政策。如工作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流浪儿童等,需要不同的救助政策解决问题。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既要依据社会政策

14、对困难群体进行救助,又要采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拓展救助的范围,延伸救助的含义,巩固救助的郊果,将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1、协助工作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社会救助的领域多,政策类型多,工作对象对于申请的程序和救助类型不一定了解。社会工作者首先自己要熟悉社会救助的内容和程序,然后帮助工作对象了解自身的状况是否符合申请的要求,最后在政策范围内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比如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作为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针对孩子的一些专项教育救助。2、协助工作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社会救助的对象大多是老

15、、弱、孤、残、贫的群体,社会救助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这些个人或者家庭缓解贫困。除了给予政策范围内的救助,还需要帮助贫困家庭和个人发掘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彻底摆脱贫困。社会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工作对象的贫困状况,根据工作对象的自身特点创造发展的条件,设计一系列的反贫困策略。比如通过给贫困家庭发放小额无息贷款或者低息贷款等方式,帮助他们从事生产,提高效益,自立自救。3、促进工作对象的社会融合生活贫困或者遭遇不幸的个人和家庭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资源,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在社区以及社会中往往被边缘化。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工作对象创造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与其他居民的交流,扩大工作对象的交往范围,使其能积极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社区中的低保家庭参与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参加社区的各种居民组织,互相了解,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让低保家庭能融入社区,融入社会。4、发现和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困扰因为无法抗拒或无力改变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个人和家庭,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可能对生活丧失信心,或者对自己充满失望。社会工作者在救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工作对象的这些心理特征,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介入和进行干预。比如,开展个案工作或者家庭治疗,帮助工作对象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走出心理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