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1377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个国家超级重视,采取了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以爱惜本国农业的竞争性。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及产量在全国占具重要的地位,其中,小麦、芝麻、红麻、大蒜产量居全国首位,河南省食物工业是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农副产品加工在国内已具有规模优势,一些传统农副产品因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出口小省,出口潜力很大,提高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河南省的经济推动意义重大.一、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一)取得的成效:1. 农产品对外贸易增加较快。在我省开放带动战略的指引下,最近几年来我省农产品

2、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展,2002年、2003年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别离为4.85亿美元、7.10亿美元,同比增加18.98%、46.24%;其中农产品出口别离为2.31亿美元、3.21亿美元,同比增加12.34%、38.66%;农产品入口别离为2.54亿美元、3.89亿美元,同比增加25.75%、53.13%。2. 农产品贸易市场呈多元化趋势。我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巩固原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开拓了东欧、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域的市场,新兴市场贸易增增强劲,与传统市场齐头并进,改变了我省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亚洲市场一枝独秀的状况,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欣欣向荣局面。1999年,我省向亚洲、非洲、欧洲

3、、拉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贸易额别离为11797万美元、849万美元、5621万美元、461万美元、3760万美元、2177万美元,到2003年,与各洲贸易额已别离达到23571万美元、1052万美元、6448万美元、16242万美元、17069万美元、6605万美元,别离增加了99.81%、23.91%、14.71%、3423.21%、353.96%、203.40%,各洲贸易额趋向均衡化进展。3. 农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改善。目前我省农产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低级农产品比重降低,加工农产品比重上升,熟肉制品、脱水蔬菜、调味食物等一大量高附加值、高创汇农产品纷纷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韩国、美国、

4、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域。以出口量最大、增加较快的生猪及制品出口为例,从2000至2003年,生猪出口仅增加了0.3%,而猪肉等制品出口那么增加了2.23倍。同时,我省出口的农产品不仅有传统的生猪、粮油、大蒜、茶叶、中药材、手编工艺等,又新增了磨粉小麦、食用菌、麻类、花卉、山野菜等。专门是2002年11月22日我省5000吨优质小麦顺利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终止了我国没有磨粉小麦出口的历史,为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4.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03年,面对全世界贸易性技术壁垒几回高筑和周边国家发生禽流感的严峻形势,全国对日出口鸡肉仅剩4家企业,我省就占了2家,别离是“大

5、用”公司和“永达”公司。韩国从我国入口的鸭肉,80%以上来自信阳的华英集团,且每吨高出内销价钱5000元。来自日本、韩国的众多客商常常驻守企业等待发货。小麦出口达130万吨,创汇1.5亿美元,第一次进入国际期货市场,树立了河南小麦的良好形象。在香港实行“7+13”药物残留操纵的严峻形势下,供港澳地域的20余万头活畜全数合格,受到了质检总局和商务部的夸奖。漯河2003年出口5万吨冻猪肉和3千吨肉制品,其中冻猪肉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5%,在国际上打响了“漯河制造”的品牌。2003年信阳市淡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20%,深受韩国、日本客商的青睐。5.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加速。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

6、统一和慢慢融合,我省加速了进展外向型农业的步伐,依照国际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优势,踊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打破小而全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加大了对优势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富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国际品牌,使得我省出口能力逐年增强。以我省竞争优势较强的大宗农产品生猪及制品、蜂产品、大蒜、苹果汁出口为例:2000年,其出口金额别离为4390万美元、653万美元、639万美元、692万美元,到2003年,其出口金额已分别达到8828万美元、1189万美元、2526万美元、2450万美元,三年间,别离增加了101.09%、82.08%、295.31%、254.05%。与此同时,进一步紧缩了在国际

7、市场上处于劣势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增加了入口数量,要紧表此刻对大豆的生产和入口上。2000年到2003年,我省大豆种植面积由56.47万公顷下降到50.34万公顷,减少了10.86%,大豆入口却从4109万美元增加到23872万美元,增加了480.97%,占同期入口增加额24510万美元的80.63%,是我省最近几年来农产品入口快速增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我省农业通过快速融入国际市场,调整了生产结构,节约了生产本钱,提高了整体效益。6. 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依照国际市场需求,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优势,我省因地制宜培育和进展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基地,这些基地正慢慢向区域化、规

8、模化、标准化方向进展,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依照2004年2月我厅在全省进行的创汇农业情形调查:截止2003年末,我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已达181个,基地出口额(含通过沿海企业出口)达到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4%,相当于同种口径我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7%。同时,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慢慢形成了以鹤壁、信阳为重点的禽肉,漯河、周口、许昌为重点的肉类,郑州为中心的食物加工,驻马店、周口为重点的芝麻,三门峡为重点的苹果汁,郑州、开封为中心的大蒜,南阳、商丘为重点的辣椒,信阳为重点的淡水水产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区域,这些农产品出口区域优势的形成为我省农业对外贸易的进一步进展奠定

9、了坚实基础。7. 一批实力较强的农业出口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我省出口企业尽管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很多企业与周边群众联合,建设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调整出口结构,健全自控体系,采纳“公司+基地”、“公司+协会+农户”等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强了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历经了一次次风雨洗礼后,我省农业出口企业治理日臻完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崛起了“世界肉王”双汇、“世界鸭王”华英等一大量以“农”字打头的产、工、贸企业集团。2003年,日本农林渔产省官员在考核我省华英、大用、永达对日禽肉熟制品注册时,高度评判了这些企业的基地、软硬件建设和质量平安水平,

10、对河南有如此的企业感到超级惊讶,表示将全数推荐为对日注册企业。在检查情形通报中,我省未被通报一个问题,3家熟肉加工企业顺利通过对日注册,在全国排前三名。(二)存在的要紧问题及缘故当前,出口规模小是全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突出问题。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仅为全国的1.3%,占全省外贸出口的6.9%,同比2005年下降个百分点,与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其要紧缘故如下:1. 出口基地进展滞后。目前,全省出口农产品原料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小规模、小生产、大群体”的格局,未能形成大规模的标准化种养殖、加工体系,难以维持农产品出口质量稳固性;同时,种植、养殖、生产和深加工方式不

11、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乃至部份传统产品出口逐年萎缩。2020年全省加工产品占全数农产品出口的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个百分点;2. 农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掉队。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低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占72%。同时,生产企业的产品保鲜、运输手腕和技术相对滞后,储藏、冷冻冷藏设施陈腐,平堆冷库约占90%,立体货架冷库不到10%,大部份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标准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出口产品很难实现季产年销或反季节销售,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附加值;3. 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出口意识不强,国际贸易配套效劳体系不完善。多数企业缺乏对入口国农产品技术标准的了解,难以有效冲破技术、

12、绿色等贸易壁垒;碰到涉外贸易纠纷往往回避,行业商协会还不能有效帮忙企业开展应诉;4. 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掉队。部份企业在基地建设、产品生产等环节没有标准或标准掉队,一些出口原料基地不能知足出口需求,大部份企业自控检测能力低,专门是低级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能开展有效检测。不标准利用农药、兽药情形时有发生,直接阻碍了农产品的出口,2020年河南省有11批次产品被国外检出不合格,其中因药物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引发的有8批次。2. 出口创汇龙头企业较少。2003年,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组织,山东有12098家,而我省只有4620家,国家级重点企业,山东省31家,我省只有14家,2004年新增9

13、家,总数也只有23家,出口创汇过万万美元的企业,山东有150家,我省仅有21家。3. 对外注册企业数量较少。目前我省有164家(次)出口企业取得出口食物卫生注册、记录,74家(次)出口企业取得国外卫生注册,别离占全国总量的1.62%、2.45%。由于国外注册数量较少,妨碍了我省农产品的直接出口,一些农产品不能不通过其它省份企业实行间接出口。显现这些问题的缘故:一是大宗农产品竞争力较弱。河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持续连年居全国首位,夏粮产量占全国的1/4,但粮食生产本钱比国外高,加上国家政策限制,难以形成出口优势。二是出口针对性研发经费不足。河南省农产品结构偏重于内销,出口意识不

14、强,出口产品也多是面向海外华人市场,新产品研发投入费用较少,而针对出口市场产品的研发投入那么更少,阻碍了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深度开拓。三是区位优势未能取得充分发挥。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距要紧出海口岸600千米左右,虽处于农产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最正确运输半径,但由于专业物流、口岸建设滞后,未能将全国农产品集散地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出口区位优势。四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由于省内出口农产品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技术水平含量较低,农产品出口主若是靠价钱竞争,缺乏自主创新。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以下情形:创新的动力不足,不想创新;创新的风险太大,不敢创新;创新的能力有限,可不能创新;创新融

15、资太难,不能创新。综上所述,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整体上看仍是有较大潜力的,如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需要突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优化升级,尽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规模,增强出口调控确保产业平安,提高河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进展的试探与计谋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彼此阻碍不断加深,各类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挑战必然加倍凸现,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猛烈竞争和供求变数的增加等诸多因素的阻碍和挑战。在这种新的进展形势下,河南省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出口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充分发挥农业大省和农产品加工业大省优势,踊跃实施农产品出口“十大主导产业”,以出口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以质量平安为核心,牢牢依托河南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功效转化,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形成河南农产品出口的新优势、新特色、新亮点。(一)加速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加速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行高效、生态、绿色、平安的种植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1.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