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13359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四年联考题汇编文学作品类 第七章文学作品类 第二部分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0年3月更新 一、(福建省2010届青于蓝高考核按钮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 和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美景。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

2、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中外

3、读点2009年第1期) 1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的人。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 B“父亲”在儿子表示怀疑的时候,“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自欺欺人”的表现。 c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这“异样的情绪”是姐弟俩对父亲曾经自欺欺人的蔑视。 D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满足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 E第一人称“我”通常能使小说的情节

4、、人物更具真实感,以“我”观小说主人公,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 答案c、D 解析c项“蔑视”错误。姐弟俩理解父亲当年的渴望与遗憾,希望借此善意的谎言来弥补父亲的遗憾。D项“满足”错误,应是“遗憾” 15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题目是“太阳岛上”,正文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2)“太阳岛”是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

5、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16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示例一】合理。(1)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2)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

6、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 【示例二】不合理。(1)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 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2)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 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 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 十、(江西省玉山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埃菲尔铁塔沉思 张抗抗 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一座比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

7、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只露给你一个纤瘦的顶部。即使是在它对面的人类博物馆广场的喷泉边上眺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 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当你来到它的面前,站在它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尚未抬头,仅仅感觉到它笼罩的阴影的时候;当你完全抬起头,却望不到它的全部,而要向后仰着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镜儿,眯着眼寻找天空的时候,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这是一个广场,一块空地。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和过渡,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和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 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

8、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没有膜拜它。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它只是有点儿象一座火箭发射基地,不知要把它的客人们送往哪里。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扬扬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只是在鞭笞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晕眩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

9、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么?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我透不过气来,这透明的铁盒子,快闭上你恶魔的眼睛,我想出去! 巴黎依然在飞速下沉。我无可逃遁。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些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么?就象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蓝天忽然近了,

10、又忽然远了,远得更加冷酷。永远被那一双双黑色的手臂阻拦着。时而又是无数根钢缆铁索,缠绕你,勒紧你,使你永远无法到达那个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 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那钢缆挣断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变得浓亮了,可是,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象是要冲破什么,又象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象是咬着牙根的声音,象是绷紧骨骼的声音,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它象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因为它无论升得多高,仍然无法接近它那个蓝色的梦想。 我曾以为自己象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当我同隔绝的风在

11、一起的那些瞬间。 我们走出透明的铁匣子,阳光似乎仍然是那么不冷不热。天空仍然是那么不远不近。巴黎城,安然无恙地静卧在绿丛带似的塞纳河两岸。只有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虽然我永远也弄不清那个数字),我有多高铁塔就有多高。那是一座有弹性的铁塔呀。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那是巴黎圣母院!”“那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是蒙马特教堂!”“那是小纽约!” 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也许还不止。一本书上说过,万里无云时,塔顶上可望到外省 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无忌地挑逗着铁塔,摇憾它、敲打它。 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锈铁会呻吟,会晃

12、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虽然它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作为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的。 塔顶平台上游人如云,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千里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一任他们纵情玩乐、观赏,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在你的视野里 有一对少年在塔顶的窗边接吻,多么高的吻。有一对青年在电梯里接吻,多么快的吻

13、。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假如我不到铁塔来,我将永远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偿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 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

14、依然孤独。 16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答案登塔前,有偏见,有戒心在铁塔下,凝视、仰望,开始仰视,但未膜拜登塔中,受到震撼, 思想上升塔顶,超越,升华 17“甩下了世俗和浮尘”“上去寻觅它的眼睛”“我有多高塔就有多高”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案突出了塔的高度,高到了远离尘世,傲慢地兀立云端;登上塔顶去俯视全城;那是一座有弹性 的铁塔,虽然我永远也弄不清那个数字,但是它高到了你想认为它有多高就有多高的程度。 18文中说,“我”想上去窥视埃菲尔铁塔的灵魂,最后有没有窥视到?如果窥视到了,那它的灵魂是什么? 答案找到了灵魂(1分)慈祥,宽容,博爱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坚毅,顽强,支

15、持执著(着) 独特,雄奇,孤独不抗拒世俗的偏见 19请理解本文“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答案本文由登临铁塔“所见”,触发作者的“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就写全文而言,写埃菲尔塔和作者的登铁塔是“实”,写作者感情和心理变化是“虚” 就写铁塔而言,写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是“虚” 就是铁塔的特点而言,写其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写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蕴是“虚”。 本文就是这样“写实藏虚,虚实相生”。使铁塔的形象更丰满,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沛,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绝妙意境。 十一、(安徽省屯溪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