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12772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考试总复习综合整理资料基础心理学告诉人:正常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是什么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研究对象: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3、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4、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

2、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德国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行为主义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

3、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课外资料:脑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

4、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4)

5、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6、感觉和感觉的意义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7、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

6、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8、费希纳的对数定律对数定律 PK logI(P为感觉量,即感觉强度;K为韦伯定律中的常数;I为指的是刺激量)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注意: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9、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课外资料:(1)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

7、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

8、现在意识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4)【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10、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11、思维:是借助语言、

9、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12、想象的过程和种类(1)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一下几种形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2)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幻想和理想都是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

10、的可能性。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想象。)13、动机: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14、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

11、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15、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16、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具

12、有密切的关系。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17、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思考:变态心理学从什么角度回答了“心理学是什么”的问题?社会心理学1、从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影响的角度回答心理是什么的科学思考:社会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2、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

13、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 E)3、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4、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但有所区别,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主观世界。5、社会心理学简史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6、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3)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其

14、行为中的重要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社会认知论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社会认知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个体并不是被动面对客观世界的各类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无论情境怎样复杂,人们都能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这种组织、认知和解释,对个体在社会情境的行为影响很大。(5)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接下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思考:社会惰化的定义?什么是社会促进?发展心理学从年龄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回答心理是什么的问题1、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发展: 动物心理(

15、比较心理学) 人类心理(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从出生到衰亡各年龄阶段4、基本理论派别(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艾里克森 (2)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同化、顺应、守恒思考:(1)什么是同化?与顺应有什么不同?(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5、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分两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1)“非此即彼”: 遗传决定论- 高尔登 环境决定论- 华生 (2)二因素论 (3)相互作用论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1)遗传因素不良倾向通过环境防止和纠正; (2)利用环境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不同性别儿童身体发育的两个交叉(1)女孩在11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她们身高和体重的年增加量超过男孩,平均年增加量曲线位于男孩之上,形成第一个增长曲线交叉。(2)在女孩身体发育高峰期已过,发育速度减缓时,男孩正好进入青春发育高峰,他们不仅追上女孩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