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123957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课时信息1溶液的形成9.1 溶液的形成2溶解度9.2 溶解度3溶液的浓度9.3 溶液的浓度4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氯化钠 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 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认识溶解和结晶的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知道绝大多数溶质在溶剂中

2、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溶液的浓度。认识质量分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方法。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 教材分析溶液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教 材中第二、第六、第八单元的内容中都有溶液的介绍, 它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 也是中学化 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中, 有关它们之间的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 进行的, 要学好这些内容, 就需要系统地了解溶液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为高中化学学习胶体及 物质的量浓度等相关知识,

3、打下基础,因而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本单元总共三个课题, 课题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样的编排顺序既符合 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以溶液、溶解度、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为主线,穿插实验及计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 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 溶液等,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欠缺对溶液本质特征的了解, 因而无法真正认识到溶 液在科学研究、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价值。能力方面: 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宏观辨析、

4、证据推理、实验探究及操 作能力, 对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 已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合作学习的方 式也有了一些体验。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3(1)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特征、 组成,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 象。(2)从定量的角度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3) 通过探究溶解度曲线,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作用和意义。(4)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这一大概念为统摄, 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

5、念、次级大概念、核 心概念和事实的顺序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 重组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 次级大概念 核心概念 事实图 1 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4单元主题课时主题课时目标5图 2: 自然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质、溶剂的概念;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的广泛用途; 通过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 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热量的变化;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以及简单实验的设 计。

6、作业 1:北京冬奥会为了让运动健儿及时补充能量,准备了各种运动饮料,根据运动时生 理消耗的特点, 把营养素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可以补充运动丢失的营养。下列有关溶液的说 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无色液体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溶质只能是固体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1.参考答案: B2.时间要求: 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溶液的基本特征不清楚;错选 C,不会判断溶液的组成;错选 D,对分子、原 子的基本特征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冬奥会中运动员饮用的运动饮料是溶液, 测评学生对溶液的特征, 溶液组成的等概念 的理解。

7、作业 2: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建议大家用 75% 的酒精消毒, 效果最好。生活中还常用碘酒给伤口消毒,游泳池里常用硫酸铜杀菌消毒。(1)由上述资料可知形成溶液的溶质的状态可以是_。(2)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溶剂是_。(3)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般配成溶液的原因是: _。 1.参考答案:(1) 固体 液体(2)酒精 水(3) 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 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1) 错写成固体,对溶质的状态认识不清。(2) 易把溶质和溶剂颠倒,认为量多的就是溶剂。(3) 不清楚溶液的用途,不知道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

8、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物质的 三态知道固体可以做 溶质知道液体可以 做溶质能分清溶质的 状态(2)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溶液的 组成知道根据溶液的 命名判断溶质、 溶剂知道名称中没 有读出溶剂, 溶剂是水能写出陌生溶 液的溶质和溶 剂(3)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医药上见过 溶液从微观角度认识 溶解的过程知道影响反应 速度的因素能判断在溶液 中反应速度快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疫情期间所用的消毒剂,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贴近生活, 服务生活, 在应用中体会溶液 的组成,溶液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业 3:武汉疫情期间最辛苦的是医护人员,他们顾大家舍小家,为了感谢他们,热心

9、的 市民为他们准备了自热小火锅, 发热原理是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给食物加热。若食 用中不小心把油渍滴到衣服上,可以用洗涤剂或者汽油清洗。除化学反应能放热,物质溶解在水中也有能量的改变,把 NaOH、NaCl、NH4NO3 固体各 10 g分别加入盛有 100 mL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 3 所示图像。(1) 理论上, 自热小火锅发热包中的生石灰可用_ (填试剂的化学式)代替。 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 。(2) 生石灰加到水中,溶质是_,图 3写出反应原理 。(3)用洗涤剂或汽油清洗油渍的原理是否相同, 并说明原因:

10、 _。 1.参考答案:(1) NaOH NH4NO3(2) 氢氧化钙 CaO+H2O=Ca(OH)2(3) 不相同;洗涤剂清洗油渍是油脂乳化,用汽油清洗油渍是油脂的溶解。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1) 错写成氯化钠,不会分析图表;错写出氯化钠和硝酸铵。(2) 错写成氧化钙或碳酸钙,对溶液的组成理解不清;方程式出错,没有熟记氧化钙与 水的反应。6(3)错写说明对乳化和溶解分不清。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知道看图能看懂图中横坐标 纵坐标的数据能分析出什么 物质放热吸热能得出加热和降 温用什么物质(2)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知道生石 灰是哪种 物

11、质知道生石灰与水能 反应知道生石灰与 水反应的生成 氢氧化钙能正确书写化学 方程式(3)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知道溶解知道乳化知道溶解和乳 化的区别会用乳化和溶解 解决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自热火锅的情境,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测评学生 对溶解、乳化认识,了解物质溶解会有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以海水晒盐为例, 初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转化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学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图,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进行数据处理, 解决问题;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作业 1:图 4 为温州乐清湾畔的南塘晒盐场,盐民们正在晒

12、盐。有关夏季晒盐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利用昼夜温差使食盐结晶析出B. 日晒蒸发浓缩海水达到饱和后并进一步蒸发C. 日晒蒸发,夜晚降温冷却析出食盐晶体 图 4D.夏天温度高氯化钠溶解度下降析出食盐晶体1.参考答案: B2.时间安排: 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C、D ,是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不清楚, 未认识到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 影响变化较小, 降温很难达到目的。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夏天晒盐”场景意在激起学生探秘兴趣, 认识到化学离不开生活, 体会化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本题测评学生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的认识与 理解。作业 2:阅读材料, 回答问

13、题目前,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为“盐田法” (又称“太阳能蒸发法”),盐田分为“蒸 发池和结晶池”。该方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才能使用。原理: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过日晒蒸发水份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 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1)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关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2)你认为氯化钠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定可行性策略有( )加入氯化钠 降低温度 升

14、高温度 加入水 蒸发水7A. B. C. D.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 36.0gB20时, 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 36.0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 100 36.0D20时,将 36.0g 氯化钠溶解于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某同学对“为什么粗盐的提纯不能像硝酸钾提纯那样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已知氯化钠、 硝酸钾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203040506070溶解度/gNaCl35.736.036.336.637.037.337.8KNO3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