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12363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物体不属于生物的是A珊瑚虫 B竹笋 C雪莲 D机器人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 DA、B、C、都是4. 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说明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物

2、适应环境的是A干燥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C生活在极地的企鹅有厚厚的脂肪层 D夏天的树林里空气凉爽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体现的生物关系是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C共生关系 D捕食关系7. 下列成语中,说明了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8.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9.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3、B温度 C水 D空气10.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A形态规则的B薄而透明的 C干净的D经过染色的11.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 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 b B. p C. d D. q1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装片时,实验室光线较暗,调试操作时应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13.将10的物镜换成40的物镜后,下列哪项与观察到的实际现象不相符合 A视野变暗 B物像扩大 C视野扩大 D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14.李聪发现,阳台上的花,朝向阳光的一侧生长速度快。他想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他第一步

4、要做的是 A做出假设 B制定计划 C提出问题 D动手进行探究A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重新进行实验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如实填写记录实验报告 D修改实验结果与原有的假设一致16.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17.河流生态系统如果遭到破坏,将会A.影响其他的生态系统 B不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任何影响 C.人类可以轻易地恢复它 D其他生物可以迁到别处,不受影响18.下列各项中,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A鲢鱼以浮游藻类为食 B山羊喝水 C蛇捕食青蛙 D老鹰抓兔子A湿地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

5、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20.在“探究水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实验中,设计的对照组应该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 只存在水分这一个变量的差异 C. 除水分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D. 光照、温度、水分等变量都不同2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22.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23.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潘安湖湿地 B一个池塘 C云龙湖水族馆里的所有生物 D泉山森林公园

6、24.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25. 英国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证明柳树生长需要A.土壤 B.水分 C.氧气 D.无机盐26.用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的材料是A.全绿色的叶 B.胡萝卜的根C.不含叶绿体的叶 D.有白斑或白条纹的叶(如银边天竺葵)27.光合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水变成了淀粉水变成了氧气和淀粉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并释放氧 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 光能被氧气带走 光能

7、变成热能散发A B C D28.不足1克的樟树种子在几年后长成重达200千克的大树,问樟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29.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A.延长光照时间 B.合理密植 C.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给大棚植物增施氧气30.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A.为生物提供氧气 B.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C.是其他生物生活的能量来源 D.吸收生物圈中的水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处涂A,错误的涂B。)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根据所

8、学对3135小题做出判断。31.对光时,需转动转换器,选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32.开始观察时应先从正面注视【】,双手缓慢转动【】 使镜筒下降,直到镜头【】 的前端接近装片为止。然后双手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33.若图像不够清晰,可以略微调节【】,直到物像清晰为止。34.若此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为了使得物像能回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35.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丙。 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知识对36-40小题做出判断:36.“大树底下好乘凉”“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两句话都能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7.生物与环

9、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38.生物圈号实验失败说明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39.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各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相对孤立,互不联系。40.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能适应寒冷的冬天。三、分析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处。)4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上看,生态系统包括 部分和 部分。(2)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3)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

10、统中的 ,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4)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通过、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通过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 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42.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2)图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3)图表示酒精脱色,这一过程能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4)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当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和叶片遮光的部分颜色变化情况:遮光部分 ,未遮光部分 。(5)这个实验说明

11、,绿叶只有在 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6)下列关于实验中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对照组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C不需要对照组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4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尝尝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如图,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比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

12、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一侧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 ,该实验的变量是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xx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DBDAABBBDCCCD题号1617181920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