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秘密》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1189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心理秘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际心理秘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际心理秘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际心理秘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际心理秘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际心理秘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心理秘密》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的心理秘密【人际关系】系列课程之一一、教学理念:高中时期,学生更看重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建立归属感的基础。特别是来到新学校或者新班级,学生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频频受挫,甚至发展为人际不良状态,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生活、学习。但也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闭锁和被动的行为,这不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而本次课主要与学生探讨人际关系的三个法则,目的是希望学生领悟人际交往的小技巧,感受人际间的互动的美好,促进其主动结识新朋友的信心和行为,使其对学校生活更有归属感。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能理解人际关系状态图及三个人际心理秘密。2、 情感

2、目标:感受人际间的互动,增强交往的自信心。3、 行为目标:初步学会用三个准则,主动发展交际圈,增加人际间的亲近度。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理解、领悟三个人际交往的法则。四、教学理论:莱文格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理论五、课堂过程:(一)热身且导入部分:编情景发展。如果两个圆圈代表两个人,图示是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化。请根据图示,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编情景发展或故事。邻座两同学可商量一下。1、学生讨论:2、学生分享:邀请两位学生分享,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思考:中间交集部分逐渐变多是表示什么。3、教师解析:人际关系状态图。 实际上,这些图是代表这人际关系状态变化。而交集部分代表双方之间心理世界的重合度,比

3、如思想、情感、行为的相似或共同。还有情感的交融度,双方之间密切关系的程度。从轻度到深入卷入,交集部分是代表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的话题逐渐深入。4、深入探讨人际关系状态图的含义:(1)互动问题1:那两个圆圈发展到最后,是否会重合?*学生回答:教师反馈:对了,是不会重合,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比如夫妻关系、闺蜜等,彼此都有自己的隐私,并需要一些独立空间。刚才我们同学描述了一男一女由相识、相知、相爱的爱情故事,当然友情也可能有这样的关系变化,发展到深入成为好闺蜜,好朋友。亲人双方也可能是处于某种人际状态。所以只要涉及到人际关系,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状态或变化。(2)、互动问题2: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否都会

4、按这样顺序发展的?*学生回答教师反馈:对了,两个人相处中,人际关系状态可能会出现各种的变化。而我们今节课要讨论的是关系中断、顺序发展(表面到轻度、中度、深度)。通过探讨关系中断的原因来了解如何保鲜我们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中,怎样更好地从表面接触发展到轻度、中度甚至是深度卷入的关系。(二)课堂主体:1、人际关系如何保持?互动问题3:你觉得人际关系中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1)教师引导思考:只要两个人相处,都有可能发生一种情况,人际关系中断,请问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可能)有矛盾、有第三方、有距离、性格不合?(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并引导深入思考:有矛盾,有第三方关系就中断吗?性

5、格不相符就不相为谋,分道扬镳? *学生回答:好像也不一定。(3)教师举例深入引导思考:刚才也有人提到有距离,距离远了关系中断,但又有人说距离会产生美,那到底距离是不是问题?换个问题思考,比如,你现在跟初中同学还有比较要好朋友的,举一下手?请问你是怎么保鲜你的人际关系的?*学生回答:(小结)经常保持联系,约出来一起玩,(谁约谁)都有。(4)教师反馈:通过几位同学的描述,有没发现人际保鲜一个特点是经常主动保持联系,出去玩也好,QQ、微信联系也好。来看一下人际关系状态图,这也是有其缘由在。从相互作用水平来看,零接触双方相互作用基本为零,关系越密切,相互作用水平就越高。所谓的相互作用,包括相互的交流、

6、互动、沟通等等。所以,如果双方希望达到比较要好的关系,主动沟通、交流不可少。2、怎样更好地与人从表面接触发展到轻度卷入。(1)引导思考: 引入:请回忆从开学到现在,你与认识的新同学处于哪种人际状态的比较多?有没有轻度卷入的?能跟你达到【轻度卷入】的朋友,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小结)有共同话题,比较外向热情,共同爱好,同桌同宿舍等。教师反馈:从我们同学的回答,有没发现经常提到的两个字是,共同。所以,有没发现人际第一个秘密是我们会喜欢跟哪些人开始熟络起来?对,有些相似的人。秘密一:我们喜欢跟我们相似的人。换句话说,他们喜欢那些跟他们相似、有共同点的人。原因:就像刚才提到的相互作用,因为有共同或

7、相似的爱好、特点,相近的地方等。容易有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再引用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一段话: 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 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18岁时,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到了28岁出现了一份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秘密一的提示:1、积极参与共同的活动。2、发掘、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交往的圈子。(2)深入探讨:没有共同话题或相似之处,怎么办?情景感受: A:我最近在看TVB的电视剧,里面的马国明真是帅到不行! B:又是马国明,我最不喜欢看TVB的剧了,演员反反复复的。分享:1、B的反应可

8、能让A有怎样的感觉?2、如果你是A,B是怎样反应你会愿意继续聊?倾听: 关键是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接纳,还有真诚。(3)引导探讨秘密二: 教师引入:刚才同学描述说比较容易跟热情开朗、外向达到轻度卷入的朋友。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很热情,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们是喜欢我们的,愿意接纳我们的,喜欢我们的。所以,有没发现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这就是第二个秘密。换句话说,他们是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互动问题5:怎样让别人感受到“我是喜欢你的”?*学生回答:(小结)经常主动找他聊天,主动帮助他做些事情,对他好等等。互动游戏:1、伸出手,紧绷手指手掌。2、双手合拢。3、邻座同伴各伸出一手试试。有

9、什么心理感受?(引申初步认识的两人)4、双手放松,合拢,再次感受。小建议:1、放开思想负担,热情主动。教师解析:正如刚才同学们建议说主动找他聊天,帮助他人等,这想法不错。特别主动的行为,可让对方感受到我是被接纳的,你愿意跟我深入接触。所以,热情主动可有利于双方关系越来越密切。2、不吝啬地真诚赞赏他人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 告知某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情感。(Berscheid等,1978)。教师解析:真诚地赞赏他人,他人会感受到被喜欢、幸福开心,也会以同样的心态注意你的优点。正如刚提到的相互作用影响,除了相互的沟通交流互动外,相互给予的幸福感也是一种相互作用,是维持人

10、际关系的因素之一。小故事分享: 给别人理由让别人爱你。(4)活动体验赞赏小体验: 尝试一下按以下方式赞赏你邻座同桌。【要求】: (1)发现他的一个优点; (2)【具体】(有实例的)地表述你对他这个(优点)的感受; (3)表达时,自然大方地看着你同桌。3、探讨如何促进达到中度、深度卷入的关系状态。(1)互动问题6:目前,你更希望有哪种人际状态的友情?*学生回答:(小结)轻度到深度不等。教师反馈:为什么我们比较多同学希望的人际状态起码达到轻度到中度的人际状态呢?先给大家看个研究:l 罗伯特.韦斯的孤独研究 孤独分两类: 1、社交孤独: 缺乏朋友 2、情绪孤单: 缺乏倾听与分享心里话的人。很多人喜欢

11、跟人达到比较轻度到深度的交流,也是我们情绪孤单的需要。(2)互动问题7:那如果要进入到你密切朋友的圈子(中度或深度),你希望ta是怎样对待你?*学生回答:(小结)相信我,跟我说心里话,有困难主动找我。教师反馈:刚才同学表达的是方方面面,比如信任、真诚,主动、理解等等,这是我们同学的心声,也是我们交友的基本原则。当然你会发现大家都没有规定的标准。人天生下来,是不是就会交朋友的?对,又回到人际相互作用的话题,其实人与人是相互影响与感受的。你希望他怎样对你,那就像你所希望那样对待别人,先影响别人,让别人感受到你是需要怎样的朋友。人天生下来不是就会交朋友的,你的影响能让对方感受到怎样对待你,跟你相处。

12、秘密三: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那就先像你希望的那样对待别人。: 【人际黄金法则】(3)深入引导:教师反馈:但我们经常把黄金法则用反了,变成了“我对你好,你一定要对我好”。其实,细致地想想,你对朋友的好,他是不是一定要对你好的?不一定。如果是我们自己带着这样的期待和想法,就会特别留意他的反馈,如果现实达不到你期待,往往觉得自己很受伤。但是就像刚才所提到的:朋友是相互影响的。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先像你希望的那样对待别人。通过相互的影响,培养你们之间的默契和亲密,他才知道你希望的朋友是怎样的。如果对朋友好当成是一种投资,那也是长远的投资,长期的相互了解和影响,才有可能如你所期待的。(三)教师总结:人际的心理秘密l 我们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提示:1、积极参与共同的活动。2、发掘、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交往的圈子。l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提示:1、放开思想负担,热情主动。2、不吝啬地真诚赞赏他人。l 人际黄金法则: 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那就先像你希望的那样对待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