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11425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一第1讲?地球?1、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 ,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 ,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根本条件 ,所以又是特殊的:日地距离适中 ,温度适宜。 有液态水;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 ,彼此间不会发

2、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平安稳定。简而言之 ,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 ,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必备知识点高考地理(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

3、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光球:黑子(标志 ,变化周期11年)、色球:耀斑(标志 ,以称色球爆发 ,最剧烈)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2)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 ,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 ,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5、地球自转(1)方向:

4、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2)速度: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最快 ,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 ,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V=1670千米/小时COS(其中为纬度)。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 ,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3)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太阳日(24时 ,昼夜更替周期)注意: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 ,每天提前4分钟 ,15天提前1小时 ,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4)意义:昼夜更替 (周期24小时 ,一个太阳日)地方时(不

5、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经度差1=时间4分钟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例如: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 ,与河流建港的关系 ,与三角洲的开展关系。【注意】: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 ,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 ,陡坡岸。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极不动 ,在北半球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仰度)=所在纬度。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状(因赤道离心力较大 ,向两极递减)6、晨昏线:沿自转方向 ,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 ,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7、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

6、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晨昏线与经线交角=直射点纬度8. 时间计算:所求时间=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9、时区=经度/15(假设不整除 ,那么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同区减,异区加)10.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 ,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或国际标准时间 ,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1、日期分割:0:00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或称新一天 ,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或称旧一天。假设0时经线为西经度 ,那么新一天大于一半;假设0时经线为东经度 ,那么新一天小于一半;假设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 ,那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假设0时经线为0 ,那么新旧一天

7、各占一半。12、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 ,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即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13、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1)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 地形平坦开阔;(2)人文因素: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符合国防平安需要。(3)实例:太原:技术力量强; 酒泉:大陆性气候 ,晴天多; 西昌纬度低 ,发射初速度大;海南文昌:纬度低 ,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14、地球公转(1)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 ,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2)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形成15、正午

8、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时机-两次最大值。(5)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日影越长 ,楼房间距越大。(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 ,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 ,H就越大。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 ,H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 ,H达最小值。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 ,南

9、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 ,H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 ,H达最小值。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 ,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 ,呈同心圆分布。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 ,此时日影最短 ,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 ,房屋朝北。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日影越长 ,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根据正

10、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 ,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 ,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 ,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并计算影长。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 ,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 ,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 ,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 ,得到的光热多 ,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因此在相同高度 ,阳坡温度较高 ,阴坡温度较低 ,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

11、坡的分布高度。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气候、地势上下16、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该半球昼长夜短 ,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 ,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此时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 ,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 ,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昼渐长 ,3月21日昼夜平分 ,6月22日昼最长。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 ,北半球昼渐短 ,12月22日昼最短。(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12、值不在同一天出现 ,如海口市。(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 ,昼长=夜长。17、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1)北半球夏半年 ,昼长夜短 ,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北京上海广州(2)北半球冬半年 ,昼短夜长 ,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18、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19、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出现昼夜现

13、象(1)地球自转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地球倾斜着公转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1)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2)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3)假设黄赤夹角变大 ,热带和寒带变大 ,温带变小;假设黄赤夹角变小 ,热带和寒带变小 ,温带变大。(4)假设黄赤交角为零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14、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太阳直射点(1)地球上每时每刻 ,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3)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时 ,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 = 90。(4)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5)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80直射在10S70直射在20N(6)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7)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 ,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例如: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

15、昼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区域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8)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9)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 ,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 ,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22、四季的划分:(1)我国传统划分:以四立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2)欧美的划分:以二分二至 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3)我国气候统计和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划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4)按气候含义划分:候平均温(即连续5天的平均温): 22为夏季 ,10为冬季 ,1022为春季 ,2210为秋季。23、典型的季节现象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