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110482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在”让学引思”背景下浅谈丰富智障生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陈玲【摘要】“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智力落后学生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力落后学生在高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需要不占优势;智力

2、落后学生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培智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关键词】让学智障学生数学丰富有效性课堂教学一、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营造快乐课堂“让学引思”倡导“真正的学习,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培智学生多伴有感知失调障碍,所以学习能力也因此受限制。蒙台梭利教育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培智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培智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的协调参与,让培智学生通

3、过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必要的秩序感。例,在数学课堂讲解物体的“大”与“小”时使用插座圆柱体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拿捏、比较大小,在这个过程能够直观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在讲解物体的“多”与“少”时运用小立方体空间模型塑造数学概念,把学生分为_组,一组分_个立方块另一组分_个方块,学生自己动手摆布最后切身体会到事物的“多”与“少”。智障学生的数学概念塑造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者单一的课堂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运用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自己

4、动手去体会还能丰富活跃单调枯燥的课堂气氛。二、实施分组教学给智障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活动的主体更多地让位给儿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想方设法引发各种交往与思考,在“让学”的同时做到“引思”。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由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他们可以分为轻度智障、中度智障和重度智障三种,教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教者先根据学生的身高、认知程度安排座位。a类学生(轻度智障)坐第一排,b类学生(中度智障)坐第二排,c类学生(重度智障)坐最后

5、一排,如果有攻击_的学生教者一般到教室的两侧。灵活地安排学生座位,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的问题,例,教者布置作业给a、b类学生的同时也布置c类学生剪纸贴图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再在c类学生中进行分配,抓握能力强的可以去剪纸,其他可以贴图。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学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无论是a类学生还是、c类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特别是c类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收到许多信息,使智障儿童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使得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三、激发学生长处给智障

6、学生创造主人翁意识“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每个儿童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教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发现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坐好、听好、学好是件很困难的事,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一样,想_一堂生动且又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者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到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者采取了走班式教学,然而不同的教者善于激发学生的长处,例如,在教三位数连续退位的

7、时候类学生能够配合学习,b类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类似的题目,而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发呆,针对这一情况教者安排类学生帮忙给老师收发作业本,根据老师批改的作业自己对照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除此,教者还了解到班级上肢体行动不方便的一位女生l很有唱歌天赋,但l平时上课连基本的贴图都很困难,数学课堂对于她来说就是无趣枯燥的_分钟,教者思前想后决定每次临下课_分钟都请l同学给大家唱歌。通过类似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班级学生都能在教者的数学课堂得到表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长处还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四、做好家校沟通,挖掘潜在资源,让智障学生有所适从每个孩子都是_创造的精灵,都应该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可由于智力受损智障

8、孩子所得的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快乐源泉,对于智障孩子来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群孩子的。教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很多这样的家庭都生了二胎,顺其自然做父母的无论是精力还是人力花在智障孩子身上的就少了,学校、课堂只能是智障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资源我们还是要取之于家庭中。例如,智障学生j,智力中度,伴有语言障碍,在数的学习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喜欢数数的时候跳数,除了课堂上我要求他去数学生的作业本,数班上的学生数,我还与其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在家里多花些时间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进行数数练习,例如,要求家长在吃饭的时候让学生j数碗筷、家人聚会的时候数

9、人数、带他去超市数商品等等。与此同时,还跟家长协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些图书或积木给孩子,孩子天性是好玩的,失去这些媒介孩子也会失去很多童年该有的幸福感。通过两个月的家校配合,学生j不但在数数上有所进步,还能够说出很多词语,如:飞机、轮船等等。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孩子们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_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快乐属于每个孩子,但是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残疾让他们失去很多本属于同龄孩子的那份快乐。“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

10、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让学引思”这一强大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改变教学思路,创造适合这群特殊孩子的教学模式。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更应该丰富、充满快乐,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活实际,教者要善于细心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教育资源,从实际、实物出发,找准基点,更好地激发利用每个智障孩子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

11、借助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之,丰富、活跃智障的数学课堂是一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者也曾迷茫、困惑过,面对这群折翼天使我们是放弃、还是固守传的统、还是敢于创新让他们尽可能地快乐得获取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教者的爱心、细心、恒心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到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培智数学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执起笔来,畅想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启航努力吧。2022年让学引思发言稿范文(二)“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体会南洋小学_静盐城市近年推进的让学引思,推进常态课堂,通

12、过一系列学习和听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教学”,这就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_的理解,通过听课学习更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如何实践让学引思。例如,盐城市第二小学王琴老师的“相遇问题”一课,学生初步尝试列式后,老师并没急着对学生的答案下定论,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芳两家相距多远”,通过独立思考,画图整理和列表整理,小组交流后,学生找到了“数量”关系,总结出了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数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着力渗透数学思想,体现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教什么,怎么教。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