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8KB
约5页
文档ID:490108645
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乡愁》教学设计_第1页
1/5

乡 愁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余光中的文学常识和《乡愁》的写作背景2.体会诗意,理解诗中的几个意象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教学重难点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萦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故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可播放余光中先生朗读《乡愁》的视频文件导入教学2.介绍作者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他将其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涉猎广泛,他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

著名作品有《白玉苦瓜》《乡愁》《听听那冷雨》等3.写作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二、整体感知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语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顿2秒朗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乡 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啊”读轻声)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为激烈,“在里头”可拖音)而/现在(语气要转为平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3.听朗读示范,体悟深情。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现代诗语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三、合作探究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感情形象化1.诗人借助时间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找出来明确:这四个语句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语句,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2.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情,而诗歌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层层深入,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家国别,诗人由个人感情上升到民族感情,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3.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方法指导:教师可以示范分析其中两个意象,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普通事物形成诗歌意象的原因,领悟诗歌意象的内蕴、意义四、品味赏析下面这些数量词和叠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是面积小、程度轻的词语然而,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别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这一系列修饰限定词,都反衬了乡愁的浓郁五、问题探究“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明确: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作者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六、写法探究本诗除了在意象选取上颇费心思,在结构艺术上也见出笔力请同学们说说本诗还具有哪些令你欣赏的艺术特征1.构思巧妙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其一,“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地表现时间变化,感情增强其二,“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2.结构整饬,具有形式美本诗在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3.具有韵律上的音乐美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句的音韵,使得本诗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如“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加之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如四段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的运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语言及结构上的艺术特征,感悟诗歌的形式美及韵律美。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向学生讲述新格律诗的相关知识,点到为止,勿过于深入七、拓展延伸乡 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诗和课文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席慕蓉和余光中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能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别离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离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八、随堂检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2.填空1)《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和散文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中华儿女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4.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写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参考答案】1.D 2.(1)余光中 诗人 (2)思乡爱国 盼望祖国统一3.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4.B九、板书设计乡 愁小时候——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母子情长大后——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夫妻情后 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生死别现 在——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故乡情十、作业布置朗诵这首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