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心理障碍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作为一种对认知行为的测量方式,必然使应考者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而紧张和焦虑对学业水平的发挥有严重影响,所以说,考试不是单纯的知识考试,而是全方位的素质考验时代需要开拓型、竞争型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求知识博、能力强,还要求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理素质高 由于升学竞争激烈,增加了中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致使有些中学生临场发挥失常,平时能正确解答的考题,考场上却不知如何回答,从而导致考试失败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了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太牢固以外,更多的是与学生的考试心理状态有关也就是说,很多中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着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的临场发挥从心理学上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理的原因引起的对考试的恐惧情绪→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形成兴奋中心→由于神经过程规律的作用,使与知识保持联系的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进入抑制状态→知识回忆不起来→对考试的恐惧加剧……,如此恶性循环另一种心理、生理相互影响加剧的恶性循环,对考试的恐惧情绪→导致肌肉紧张、神经活动的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失衡→紧张情绪加剧→生理失调加剧→直到晕场。
为此,考生要调整自己的考试心理状态,预防和克服考场失误 二、对考试心理障碍的分析: 考试心理往往陷入期望值过高、片面化重视和强调学生学习时间以及学生自卑等误区,很容易使考生不堪压力的重负而导致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轻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兴奋神经,可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中度以上的考试焦虑则会导致精神紧张、睡眠失调、反应迟钝、记忆障碍;重度的考试焦虑会严重影响和损害考生的身心健康 (一)心理过分紧张——怯场所谓怯场,是指应试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已,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表现出头晕,心理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主要是应试者有着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准备不足也包括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有些研究表明,动机过强会使反应效果变坏如考试结果恐惧症,在优秀生、中等生、中等偏下生和下等生中都普遍存在,造成学生这种心理障碍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社会、学校、家庭、中学生自己都在向中学生施加压力,中学生就是在这样沉重压力下去进行艰辛的学习,他们稚嫩的心灵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这种心理负担越是到考试关头越发变得沉重因此不难想象一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种种反常现象 (二)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在应试中由于应试者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成绩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弃考这是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不相信自己是正确的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中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我这题做得大概不对?”做一题,这念头闪现一次,题目做得越多,这种念头越强烈,因而越发心中没底,便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考试的失败有些同学也因这个念头便在一或几道题目上左思右考,绞尽脑汁,依然得不出自信的结果,给自己造成紧张感,同时因为在这些题目上所花的时间太多,造成考试时间紧张,导致考试失败 第二、过分夸大考试中的失败因素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当碰到一道题做不出或可能做错时,哪怕这道题只有二、三分,他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完了!这门课又考砸了!完了!后面的题可能更难!”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自己给自己制造恐慌,结果考试真的失败了第三、带着失败的心理进考场在考试中,如第一节课考试试题难度较大,会对第二节考试中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表现为消极,没有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三)外来“刺激”对心理带来的干扰在解答试题过程中,应试者要对所学知识经过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回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是在试题词语的作用下,暂时神经联系又恢复的过程突然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经联系”中断,强“刺激”还能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于“提取”,其结果必然会影响测验进行人们对突然刺激常说“吓死我了”、“吓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是这个道理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附近传来噪声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四)偶发事项对心理带来的惊慌有些学生对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惊慌失措,心理紧张,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五)轻视考试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平时学习较差的考生,在考前一点也不紧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上考场都是绝对不能发挥出较高水平的, (六)舞弊心理的影响有些学生在考前和考试中总想投机取巧,结果反而阻碍了对知识系统性和联系性的思考,导致无法正常解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竞技状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与他的品格修养关系极为密切,教育学生坦然地面对生活,把崇高的追求与平凡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这是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根本。
所以在这里,除了要求社会、学校、家庭不要向中学生施加太多、太重的压力外,更要使学生明白考试心理障碍的存在,心理障碍的表现,以及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 (一)培养学生学会自立、自尊、自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向自己的弱点和极限挑战,不断地尝试超越自我,经常保持旺盛的斗志,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 (二)知识准备是心理准备的前提和基础系统复习各科知识,加强知识功底,这是考前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谓“艺高人胆大”,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作后盾,再艰难的考试也会泰然处之 (三)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考试中的心理状态 第一,考前分析:要明白考试的目的是检查自己所学的知识心里要重视它,做到“胸中有考试”;也要知道它不值得怕,要做到“眼中无考试” 第二,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超脱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如果有一道二、三分的题目做不出或可能做错时,就该这样想,扣掉二、三分还有九十几分,依然是高分,然后抛开它做后面的;如果是一道十几分的题目,扣去这十几分仍有八十几分,分数也还不低,同时可以想别人也跟我差不多。
假如感觉某一门考得不太好,那就退一步想想,在别的课目上得考好一点,总成绩也还不差;这样就会使学生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进行下面的考试 第三,告诫学生不要一考完试就马上对答案每考完一门,都要坚信自己考得很好,千万不要对答案,以免在对答案的过程中发现小问题而影响自己的考试心理状态 第四,考试过程中要排除外界因素干 扰即使在考试过程中,发现成绩好的同学发出感慨,这时千万不要想得过多,应该坚信那是因为他没有复习到罢了,自己复习得很全面,这样就可以保持良好的考试心理状态 第五,坚决打消舞弊的想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考试毕竟是一项复杂而紧张的心智活动,它需要灵活的思维、积极的联想、畅通的记忆,有一定的紧张性,又不过分紧张,使学生维持一种适当的唤醒水平,才能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考出最理想的成绩,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走出考试焦虑[发布:502173 日期:2008-10-16 14:02:00]一年一度的"黑七月"又在一片似火的骄阳中临近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考生们,正挥汗如雨、埋头若读虽然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一再宣传"减负"、"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仍有许多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将未酬之志全部寄希望于子女;对于考生本人来说,十几年的寒窗苦就要在这一次考试中见分晓了因此,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对于广大莘莘学子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在巨大的心理重压下,相当多的考生出现了焦虑症状1、考前焦虑,导致睡眠欠佳,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复习的质量2、考试中焦虑,影响考生的思维,更有严重者出现所谓的"晕场"而使临场发挥欠佳,最终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平时一点一滴、勤奋刻苦的积累固然重要,而考场上拥有一副平和、稳定的心态,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最好的发挥也同样重要 (一) 何谓焦虑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时的心境,是对恐惧的恐惧,对担忧的担忧当个体遇到竞争、威胁和挑战时,预感到无力避免、无法应付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包括三种不同层面的症状表现:第一,情绪层面,包含紧张、不安、无助感加剧等主观的不适感觉;第二,生理层面,包含食欲减退、睡眠不良和过度疲劳、颤抖、心跳加速、冒汗、头昏、泌尿道或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的症状;第三,认知层面,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等.也有一些考生在无意识中,将对考试的担心转化到另一件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上。
比如下例小敏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敏的妈妈是一家纺织厂的女工从小敏记事起就听到妈妈整日里唉声叹气,埋怨爸爸没有本事妈妈对小敏的教育方式很苛刻,除了学习以外,似乎小敏没有再让妈妈满意的地方了小敏是个争气的孩子,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优异成绩使心高气傲的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小敏的身上高考临近了,小敏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瞎琢磨"的现象:每天出门前,小敏总是想"造成别出什么意外",坐在公交车上,也时刻担心会出车祸,以至于一路上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直至到了学校还心有余悸小敏卧室床旁的墙上悬挂着一面大镜子,这面镜子从小敏小学开始就挂在那里,可突然间小敏开始担心镜子会掉下来,或者把自己砸死,或者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因此每天夜里睡觉时都特别紧张,半夜里醒来也要不能自抑地去检查一下镜子是否牢固......小敏就这样整天处于对各种危险、意外的担心之中,惴惴不安虽然这些坚持改革开放与忧虑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考试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但事实上这些症状都源于高考带来的压力小敏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希望之高,自己在学习方面也从来都是典型的"好孩子",似乎在一片赞誉声中长大,所以小敏是不能允许自己让妈妈失望的,也不允许自己"丢面子",但由于平日里妈妈对她一贯的挑剔与指责又造成了小敏自卑的性格特点。
高考竞争的激烈、形势的严峻以及自信的缺乏又使小敏意识到很难应付这一竞争随着考试的临近,这种矛盾日益激烈,就出现了对各种危险的"担忧"可见,考试前恐惧,心神不宁,无法集中精力复习;考试中紧张,颤抖,出汗,脑中"一片空白"......这些都是对考试的焦虑也有相当一部分焦虑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不容忽视二) 考试焦虑是为何产生的这种对考试的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因有秀多,各种各样1、一般认为考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是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大部分考前焦虑的孩子,都属于成绩一般或波动较大的学生2、也有许多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孩子出现考前焦虑,3、这些孩子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素质,性格脆弱,不能有效地应付生活中的应激事件4、再加上长期以来优良的成绩与选择,已经使他们养成了不能输的性格,这就加大了心理压力的程度5、另外,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希望与督促,是孩子压力加大的另一个原因这些主观与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考前焦虑三)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呢?该怎样缓解对考试的焦虑情绪呢?下面就心理调试的方法谈几点:1、 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相同的外界事物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样的东西对于甲来说是有利的,而对于乙来说可能就是有害的,这取决于主观对这一事物 的看法。
比如:同样有半瓶水,一个悲观的人就会失望的说"只剩半瓶了",而一个乐观的人就会快乐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