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触摸细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10403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画笔触摸细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画笔触摸细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画笔触摸细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画笔触摸细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画笔触摸细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画笔触摸细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画笔触摸细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课 用画笔触摸细节(教学设计)课程类型:造型表现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市上坪中学 刘露娅一、 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使学生能够关注细节,体会细节的重要性,感受细节的美好。2、掌握赏析方法,学会从细节分析绘画作品。3、通过有选择的赏析名家画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做事情专注认真、持之以恒的品质。二、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赏析使学生能够关注细节,体会细节的重要性,感受细节的美好。并从细节入手,掌握赏析的方法。(二)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做事情认真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三、 教学方法欣赏、讲述、讨论、练习四、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睁大眼睛仔细找找

2、画中究竟有几个人头像?对一共有9个。究竟是哪九个,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有哪些是你没有发觉的。过渡:一幅画中总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等待着我们这些观赏者来细细品味。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四课“用画笔触摸细节”。(板书课题用画笔触摸细节)(二)、新课传授1赏析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的图文。欣赏来自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大师列宾的作品: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了解下所画的题材。教师介绍作者:此画的作者列宾是俄国人,也是俄国现实主义画派中的杰出代表,有多杰出呢,俄国最高等的美术学院是以他的名字所命名的。这幅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是列宾创作鼎盛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查

3、波罗什人是16至18世纪时期俄国哥萨克在乌克兰的自治组织。它由武装的移民所组成,其中主要是从地主那里逃亡至查波罗什来的农奴。17C的俄罗斯摆脱奴隶制度还没多久,国力非常孱弱,屡遭周边邻国瑞典、波兰 土耳其的欺辱。问:经过刚才的阅读,画上所叙述的事情是什么?请学生回答答:这幅画讲的是17世纪时,土耳其皇帝劝这批查波罗什人脱离俄国而归附于他。这封信惹恼了这些农奴出身的勇武强悍的查波罗什人,他们虽然流落此地,却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从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画上描写的正是这些性格豪迈的查波罗什人在首领(第一幅画稿上一个中间坐着抽烟斗的人)的授意下,正给土耳其苏丹王回信的情景。师:(看图)画家选择将这个故事

4、定格在众人大笑的一瞬间。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在笑?生:一定是其中有人说了几句挖苦的话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大家都在嘲笑苏丹王傲慢的想法。师:他们心里一定在想:谁要归附于你们土耳其,你们国家再强大再厉害,我们再贫弱,也不屑于依附于别国。可想而知回信的措词一定相当尖锐,既表达了俄国查波罗什人的爱国主义,也嘲笑了对方的收买用心。接着我们关注一下画面的细节,画家是如何从细节上表现出查波罗什人的特点的?先看看最表面的东西人物的服饰。和中国17世纪的古代穿的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具有他们的特色。师:他们的民族特色是像中国一样追求儒雅吗?相反,他们是骁勇善战的,是豪放的。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回答:

5、武器、服饰。教师补充小结:用皮毛制成却并不精巧的衣帽、腰间佩戴精巧的匕首、刀剑,一些带有欧洲特性的花纹样式精致繁复的小器具挂满腰间。发型也是查波罗什人的习惯性的小发辫。有一个人还打着赤膊。非常豪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日常用具也表现出了查波罗什人的特点,比如赤膊汉子腿上的一把多姆拉,也是俄国的特色民族乐器。教师总结概括: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幅画的下面写着1878-1891,也就是说这幅现实主义风格、历史题材的油画,是画家最早从1878年就开始酝酿构思,在1891年才完成并公开展出,这个构思创作过程长达13年之久。列宾很关注俄国的革命,他为此画作了很久的准备。他去了解关于查波罗什人的历史资料,亲

6、自游遍了查波罗什,画了大量习作,包括肖像、服饰和道具。他以很大的热情来塑造查波罗什人的不同类型,注意他们每个细节,搜集他们特有的民族服装、道具,选择每个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强烈的创作热情细致的刻画了17世纪查波罗什部落的一段历史,表现了查波罗什人热爱自由和勇敢豪迈的性格,歌颂了查波罗什人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民族自强的精神。2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列宾的另一代表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PPT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画家表现的是什么场景?这群人是做什么的?学生回答 纤夫拉纤教师概括:从桅杆上飘扬的旗帜可以看出,这是一艘逆水而行的货船,在伏尔加河靠岸时,需要一群纤夫,帮忙把船

7、只拉到岸边。画家所表现的正是纤夫将船只拉往岸边的场景。这群人就是伏尔加河边的纤夫。 这幅画共画了11个纤夫,他们整体而言都是 一群什么人?穿着打扮有什么特点?精神面貌整体上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穷苦的人。衣衫褴褛,破破烂烂的。低沉、苦楚、憋闷。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列宾27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他走近了才看清是一行拉着重载大船的纤夫。他又把目光转向涅瓦河大桥上往来人群中红男绿女和热烈豪华的场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却离得如此之近,让他内心深受震撼,因此萌发了创作关于纤夫生活画作的构思。他利用暑假去伏尔加河考察民情和写生,画了许许多多纤夫真

8、实的形象和素材。用3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这幅世界名作。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细节,从这些人的表情和服饰上我们能看出什么信息?首先一起看到领头的中年人。(展示细节图片)他是一副什么样的姿态?能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吗?学生回答:身子前倾,用力拉着船教师概括:领头人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他的眉目低垂,没有太多的表情,用力的拉着船。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来其实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接下来以

9、大组为单位继续交流讨论画中的不同的人物特点。每组重点讨论一个人物。讨论完后,请各组的推选出一位代表回答。(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完毕后,首先请第一组的同学说说领头人他右边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后可问问有没有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概括: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领头人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领头人前倾的身子的作用。 领头人左边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呢?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先由学生回答,再老师进行补充和概括:这个人曾经是一位水手,整个人浑身黝黑,他的两手向下握拢,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千疮百孔,结实的肩膀正

10、从破洞处显露出来。最清晰可见的是他向上看露出的白眼珠,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视着前方。眼神里透出来的满满的不甘和咒怨。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 接着看到这个很不一样的人物角色,一个稚嫩的少年。请第三大组的同学说说他的外表、姿态和情绪有什么不同?传达了我们什么样的讯息?先由学生回答,再老师进行补充和概括:这位少年穿一粉红色的破衫和一条烂裤的,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看起来是初加入这支行列,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负荷过重。他正用手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勒痛了皮肤的纤索。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少年拉

11、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我们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能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 再看到紧靠在少年后面的老汉,他有什么外形特征?在做什么?请第四大组的同学回答。先由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这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灰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应该是很习以为常了。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和年纪上都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本应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 教师继续补充介绍第三组人物:最后的三个人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一个是穿着就军靴的退伍

12、军人,一个满面络腮胡的纤夫在回头眺望,眼睛冒着怒火,也许他听到船上工头的吆喝声。还有一个耷拉着脑袋,拖着沉重的步子,整个人都是一种筋疲力尽的状态。 教师总结评论:在宽广的伏尔加河上,一群拉着重载货船的纤夫在河岸艰难地行进着。天空蔚蓝正值夏日中午,河滩上的沙子都被照得金黄,闷热笼罩着大地,鲜亮浅淡的背景更将这一列被一条陈旧的缆绳连接在一起的纤夫们凸显了出来,他们默默地向前缓行,原始身份各不相同,残酷的现实都将他们沦为奴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家无声的诉说,却让我们受到

13、了强烈的震撼。(三)课堂实践尝试赏析血衣1、以故事介绍历史背景和土地改革的意义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半夜鸡叫地主周扒皮的故事?解放前有个大地主叫做周扒皮,他十分有钱,却十分抠门,对长工们更是相当苛刻,他要求长工们每天鸡叫就要起床干活。长工们每天都很晚从地里回来,刚睡下一会,才到半夜鸡就叫了。长工们很是不解,为什么周扒皮家的鸡总比别人家叫得早那么多。有一天一个长工终于发现,原来是周扒皮在搞鬼,为了让长工们多干活,他半夜都会在鸡笼旁学鸡叫,还用棍子捅鸡笼,直到公鸡打鸣。趁着夜色朦胧,这些受尽折磨的苦力们就假装把周扒皮看成了偷鸡贼,狠狠地痛扁了一顿,周扒皮鼻青脸肿,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吞。过渡:这个故事就

14、是解放前旧中国的一个真实反映,当时的中国一直都维持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农民阶级。直到解放初期,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将地主富余的土地没收,分给没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让他们不再为地主打工,自给自足,当家作主。2、展示图片,赏析作品展示PPT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观察画中的人物和情景。并提问:这幅血衣,是王式廓当时应中国革命博物馆之邀,以土地改革为主题创作的油画素描稿。画中的人物大都是什么身份?而这个人又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大多数是农民,这一个是地主。教师问:所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答:地主批斗会。 请同学们

15、试着分析作者在人物动态、环境、道具等方面着力描绘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使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分析和感受写下来。(重点关注这幅画的视觉中心:拿着血衣的女人、还有双目失明的老奶奶、以及拿着地契的老农以及拄着拐杖的跛脚农夫,同学们可以代入式地想象下,假如自己是一位被恶霸地主剥削压迫了十几年的农民,终于盼到了土地改革,会是什么样的心情)3、作业展评按小组顺序,分别将自己组的分析的重点人物,与全班分享。教师问,大家觉得这幅画的灵魂是什么?学生回答:这幅画的灵魂,就是这件血衣。那手持血衣的妇女,手在颤抖,脚已发软,身体扭曲,几乎昏倒,一腔深仇大恨,尽在悲痛欲绝之中。2、那手拿字据的老农,劳动了一辈子的双手粗大有力,他创造了无数财富,但又一贫如、洗,反而欠下一身债。 3、那双目失明的老奶奶,眼眶深陷,满腔凄楚,欲哭无泪,她太想见到翻天覆地的外部世界了。总结:作品刻画细腻,生动感人,活生生的刻画出了封建制度下中国农民的命运。血衣是这幅作品的“灵魂”教师补充分析:A、手持血衣的妇女:这位手持血衣控诉地主的母亲,她把脸大力的扭了过去,手在颤抖,身体扭曲,几乎昏倒,悲痛欲绝,满含着辛酸与仇恨。手中的血衣,代表的是她那被地主活活打死未能出场的丈夫,大块的血迹蕴含着他曾经所经受的痛苦。血衣本身正是历史的铁证,是对封建阶级的无情揭露,也说明当年的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