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10401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和应对措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合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合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个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合的严峻挑战。对于局部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合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局部儿童则会出现适合不良现象。这种适合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合,少数学生可

2、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合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说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因为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度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假如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缺乏,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缺乏,记忆力减退

3、,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有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即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开小差或玩玩东西;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因为心理承受水平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准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协助者。而假如缺乏正

4、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因为当前的小学生绝绝大局部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所以,学生普遍存有着较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

5、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无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协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准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所以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

6、,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合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合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合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能够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理解力缺乏等因素所引起

7、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所以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水平,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保护下,所以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合,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个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

8、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度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因为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局部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绝大局部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

9、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水平,过度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所以需

10、要对全体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所以,无论是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展开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1.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

11、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不过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所以,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

12、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度宽或过度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度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度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协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

13、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准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因为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合孩子的教育规律。家长因该准确理解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小学生的父母树立准确的教育观,并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4.我觉得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父母将孩子扔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者在亲戚家带 。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会使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培养挫折的承受水平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所以,我们不是

14、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协助孩子以准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首先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错误思想。我们虽然常常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挂在嘴边,实际上却仍以成败论英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假如考试成绩好,不但有父母给予的各种物质上的奖励,还有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青睐。一旦考试成绩不好,不但要挨父母的白眼,还要接受教师毫不留情的批评。这就无形之中让孩子意识到,只有成功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不可救药。对于失败的过度恐惧,常常导致考试焦虑,甚至考试恐惧。不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如此,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同样深受其苦。以前有一个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学生向

15、心理热线诉说自己的苦恼。他说别看自己因为成绩好而受到教师、父母的宠爱,就以为他过得很开心,其实,他过得也很辛苦,因为在父母和教师的眼里,自己已经是成功的代名词了,失败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为此,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如不然,一旦稍有差错,责备就接踵而来。小小年纪就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现毛病就缺乏为奇了。对待挫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对挫折实行准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不负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四)学会人际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

16、,所以不可避免要与他人实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让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该让小学生理解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小学生有准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