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0038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词原文-翻译及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词原文 | 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首边词当为张敬忠唐中宗神龙三年( 707 年)前后在边塞军中任职时所写。据新唐书 张仁愿传记载,神龙三年,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 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 这首边词大约就是张敬忠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整体此载于全卷七十五。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首句中的 五原 ,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 五原春色旧来迟 。着 旧来 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对此早有所闻。

2、这一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二月垂杨未挂丝。 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 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 柳色向来是的标志, 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 垂杨未挂丝 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 令人宛见在无边荒1漠中,几株垂柳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 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 春迟 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 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

3、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 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 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这样沉重的叹息。沈德潜评道:不须用意。 (唐诗别裁)

4、说的正是此诗于不经意中见诗人气度与时代风神的特点。如果把这首诗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对照起来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声息相通之处:尽管都写了边地的荒寒, 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在这一点上,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这首诗散起对结,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是典型的 初唐标格 。这种格式, 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2一定局限,但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意致自然流动,音律和婉安恬,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 垂杨未挂丝 的景象。特别是三四两句, 在 河畔冰开日 与 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

5、, 分别用 即今 、 便是 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 治世之音安以乐 (毛诗序),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 不妨说,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结合。名家点评唐诗绝句类选:人多说边境之苦,而此诗想到长安,思更深苦。唐诗直解:说得苦寒出。唐诗归:钟云:只叙时物,许多情感,三百篇草虫等诗之法也。谓云:风土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彼此相形,专以意胜,说得出。唐诗摘钞:情在景中。只一意,用今 、 旧 二字,翻作两层,只说边地苦寒,而征人之不堪自见。而庵说唐诗:此诗不用深巧,只将 舂色迟 三字写大意,而边地之苦自见,尚不失盛唐步武。网师园唐诗笺:末二句,探情含蓄。唐诗合选详解:王一士曰:写景最灵活,可救滞涩之病。3诗境浅说续编:凡作边词,每言塞外春迟,而各人诗笔不同。王之涣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推为绝唱,然张诗自有初唐质朴之气。唐人绝句精华: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 与 长安 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