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导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096732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导学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导学教案一、课文基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课文理解1. 文章以“陋室”为题,为何先写山、水?答: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下文的陋室不陋埋下伏笔。“龙”、“仙”比喻品德高尚之人2. .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中的“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突出环境怎样特点?答:“上”和“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

2、者的喜爱之情,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3.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褒贬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4. .文中表现作者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两句分别照应哪句?答:“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5. 文中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 围绕“南阳

3、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分析理解。.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杨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且才华横溢。.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的目的?答:这是类比(比喻)写法,是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再次证明“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的道理。7. “何陋之有”句分析理解。.文章题目为“陋室铭”,结尾又说“何陋之有”,前后矛盾吗?答:不矛盾。题中之“陋”指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说说你的看法。答:说“陋”的理由: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说“不陋”的理由:自然环境优美,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居室主人交友的高雅,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室主人独处时的生活情趣高雅,如“可以阅金经,调素琴”,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8本文文眼是“德馨”,是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的。9. 古人有所谓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文中的“陋室”及文中提到的“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和“子云亭(西蜀子云亭)”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