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起承转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08859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诗歌的起承转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诗歌的起承转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诗歌的起承转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诗歌的起承转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诗歌的起承转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为“起承转合”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诗歌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先说“起。一般是一首诗的第一句。古诗“起”的方式很多,但归结起来有四类:一是开门见山(写景、叙事、抒情),直接扣题,这样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一起就惊叹蜀道难登,既点明题意,又扣人心弦。“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2)托物起兴,烘托铺

2、垫,渲染映衬;(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明白了这几点,答题时结合诗中具体情景,很容易写准答案。再说“承”。一般为一首诗的第二句“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有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承”的作用主要是:(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2)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三说“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

3、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转”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那么,“转”在诗中作用就相当重要:(1)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2)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四说“合”。它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是诗中谜底揭开之所。“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束;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如杜甫登高,合句高度概括,直述处境和心情,从白发日多、病重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表意较为直接明确。而他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合句却写得异常含蓄蕴藉,“落花时节”语带双关,既点明时令,又暗指“开元全盛日”一去不复返。“又逢君”三个字,写诗人在乱世颠沛中与一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歌唱家凄然相遇,意外、惊讶、欣喜、百感交集、痛定思痛等等万千思绪都寓于这平平常常的三个字中,真是一字万钧,无声胜有声!如此说来,“合”的作用有:(1)呼应开头,完善结构;(2)总结前文,收束全篇;(3)揭示中心,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