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08670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11课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本文着力赞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初,我就查阅了大量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与草船借箭的教学实录以及对课文的分析,又阅读了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在完成教学设计的初稿之后,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复修改,同时,还找到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草船借箭的视频及根据草船借箭制作的FLSH。总之,在讲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结束后,我回眸反思,思考其中的得与失。思考之一成功之处1、 以读为本,深化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诸葛亮与周瑜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通过两个人物的语言来凸现其鲜明的

2、性格,那么就要通过有有声有色的朗读来表现。然而学生在语言的把握与表现上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因此,在朗读之前,我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周瑜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是怎样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自然的把握住了周瑜的性格。那么再朗读起来就能够惟妙惟肖的把周瑜的性格表现出来,这要比单纯的示范来得水到渠成。同样对于诸葛亮的性格把握也是如此。这样,学生通过有效的朗读,深化了对这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感悟。2、 以多媒体辅助,化难为易。 草船借箭的过程,特别是诸葛亮的巧妙安排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怎样才能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

3、助教学适时地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与FLSH,让学生通过观看增强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比如,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的目的就是为了既多受箭又保持船的平衡。3、 适时补白,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篇课文有许多空白点,引人深思。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更深入的解读文本,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很高兴。于是我让学生想像“此时周瑜心里是怎么想的?”适着写出他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的补白想象,学生与周瑜的距离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缩短了。在借箭时,诸葛亮曾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诸

4、葛亮的这一笑更是充满玄机。于是,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想象环节,即诸葛亮在笑谁?为什么笑?借助这样的想象,学生对诸葛亮的英雄本色,就会更加佩服。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调动自己的想象、直觉、灵性,反复品味,潜心感悟,体悟到文本中的形象,情感,神韵等,让语文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思考之二遗憾之处1、 关注学情不够语文是个性化的阅读。因此,不但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还要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合理而有效的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的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这是我今后教学的着眼点。学记这样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核心就在于反思。在一堂课后认真思考,多问几个“我还没做到什么!”,在“知困”与“知不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