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06330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涉世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涉世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二、了解作者和史记。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和作者:陈涉世家司马迁一、简介司马迁和史记。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注解。教师适当补充下边内容。作者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官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

2、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二、初读课文。1正音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出示小黑板,检查卜列字的读音掌握的情况。闾(l)左谪戌(zhsh)当行(hng)度已失期(du)以数谏(shujin)罾(zng)间(jin)祠(c)陈胜王(wng)忿恚(hu)笞(ch)毋(w)宁(nng)有种

3、乎蕲(q)谯(qio)会(hu)计事长吏(l)以应(yng)陈涉2试译课文二人小组,结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三。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二、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温习课文。教师出示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1题所列的语句,请学生读出句中停顿,并说说句意。(l)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词中。(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绚蕲以东。第2题。读下边三组句中A、B两句,注意读出语气(略去句后的标点)。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等死,死国可乎A嗟乎,燕雀安

4、知鸿韵之志哉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此教我先威众耳B且壮土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说明从检查作业入手,目的是通过朗读,温习课文内容,也为下边将要进行疏通文意(集体)做准备。听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要求:听读时,想每句话的大意,想上节课有问题的语句现在明白了没有;准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二、集体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学生提出有疑难的语句,全班集体解疑。具体方法: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说明让同学之间互解疑难,既使之产生兴趣,又利于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二人小组,讨论课后练习二,填空。(l)起义的导火线是_。(戍卒在开

5、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_;_。(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_。_。(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呜呼口:“大楚兴,陈胜王。”)(4)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集体讨论填室内容。说明能将上面每个空填准,对课文内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师不需要在这方面作过多讲解。集体讨论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阅读指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了解古今词义的不同。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题为主要内容。教师出示小黑板,写上如下样子:涉少时(年轻)亦死(逃亡)令吴广(暗地)卒中往往语(处处)(将军身披坚执锐(自己、亲自)要求:为每组配上一句现代汉语,每句中要用上加点词,然后在句后括号内,注明现代汉语的意思。说明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古今的词义有何不同。教师不必细讲,学生能按要求做了,就达到了目的。四、复述课文的内容。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布置作业在本上翻译第三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