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03313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智慧与智慧的教育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目的当作惟一的、甚至最高目的。 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使蒙昧者得到启蒙、获得思想,还要自觉地成为一个智者和思想者,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人要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人格残缺者不能做教师,生命处于迷蒙状态的人同样不能做教师。 每当回忆起以上三段文字,我的心灵就会感到震撼。也知道教师的教学水平划层次的,自己是属于哪一

2、类型的教师?周围的老师又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令我深思。我们知道低层次的教师只教知识,中等层次的教师既教人知识,又教人智慧,高层次的教师不仅教人知识、智慧,还能为学生解读人生。虽然许多教师未必能达到高层次,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至少要达到中等层次,追求智慧的教育,并不断为学生解读人生。 尽管我们无法给智慧的教育或教育智慧下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认知层面讲,智慧要比智力、能力更高、更富有弹性,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智慧的教育是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的合金,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才构成教育智慧。 1 智慧的教育要善于理解和评价学生 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只有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的需要,教育

3、才有针对性。不了解、不理解学生有时就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许多教师都可能遇到过个别学生不听课的问题。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可个别学生却无动于衷,自己做自己的事。其实,有的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自己已经懂了,就没有必要听了,所以自己去主动探求别的知识。这类学生其实是很优秀的,我们没有必要批评他。也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听不懂教师的课,干脆不听的。对这类学生,我们在授课时要尽量降低难度,多角度、多层次得启发他们,使之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加强辅导。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教师上的课太乏味、太枯燥,转而去看杂志、小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备好课,在吸引学生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上出一些精彩的课。当然

4、,有的学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不听课的,我们在课后应及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例1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两幅图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也并非达芬奇、梵高等大师的惊世之作。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克劳德有一颗特强的好奇心,老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杀了一条狗。不巧的是,这条狗恰恰是他所在学校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后,决定给麦克劳德以惩罚。校长的惩罚别出心裁,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一名有名的解剖学家。这种做法是在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动机后作出的:既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

5、,更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 评价是教育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评价有导向、激励、调节(反馈)、检查、甄别、筛选等功能。现在的评价更多的是强调甄别功能,忽视了导向和激励功能。 例2 某教师让学生用“发现”一词造句,一个孩子说:“我发现一只大母鸡围着草垛转。”老师说,造得不好。另一个孩子说:“我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转。”对这个造句这位老师很是满意,当即表扬了那个学生。于是,这节课后,受表扬的孩子特别喜欢造句,另一个孩子则越来越怕造句,也不喜欢语文课了。其实,这位老师的评价是欠妥的。发现本应该是一个独到的见解,第一个学生的造句反映了他生活感受,是真发现;第二个学生的造句看上去不错,却是一个模仿,没有独到的见解

6、,是一个假发现。 例3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一般人会说,变成水。拥有想象力的学生说,变成春天、变成希望,而缺乏智慧的老师却说是错误的。 2 智慧的教育要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工作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它充满着变化和问题。有位教育工作者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应当像大海,永远变幻,就是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波澜。 是的,大海是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也莫不如此。 例3 物理课上,教师花了

7、很长时间讲“惯性”概念,然后让学生记忆。几分钟后,开始提问何谓“惯性”?举手者寥寥无几。这时,一位平时颇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却高高举手,老师让他“说说看”。不料这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想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转,地球上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位老师一时语塞,颇感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你这个问题啦?上课为什么不专心听讲?” 例4 一位教师教秦牧的散文土地时,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一位学生问道:“老师,野马怎么还会有缰绳。”这一问使毫无思想准备的老师张口结舌,支吾半

8、天,斥责学生:“你如果少钻些牛角尖,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 以上两位老师如此挖苦学生,正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如果当时无法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也要告诉学生自己暂时无法解答勇敢地面对此事。课后再和同行探讨,或查找相关资料,下一节课再给学生回答。其实,在信息时代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很多,老师不能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也很正常。何况学生思考的能力超过老师,老师应该高兴才是,比如以上两位学生的问题就充满了智慧,但如果就因为学生平时的表现差而否定他这一独到的发现,未免就太没有胸怀了。我们老师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 例5 某学校的一个物理教师在举例导电的物质有哪些时,有个学生插话:“尿会不会导电

9、?”当时,这个教师没有理睬这个学生,课后,却对这个学生很是生气,她认为这个学生调皮捣蛋。其实,我感到这个学生虽然有调皮的一面、低级幽默的一面,但也有其认真听课、懂得知识迁移和富有想象力的一面。水会导电,尿其实就是水的成分,所以他的插话并没有偏离教师的问题,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当时如果教师也幽他一默,对他的插话进行正确的评价,或许这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3 智慧的教育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结果。有些原本有兴趣学习的学生,变得没有兴趣了!这跟老师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关系的。而有些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做

10、课外练习,但却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也跟教师高质量的上课有关。 例6 吴文俊,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他在获奖后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动情地:“小时候我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发生了几何级数的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 想想看,这位武老师有多伟大! 但有些教师却显得很狭隘,很不可思议,简直是打击学生的高手。 例7 台湾作家三毛(原名:陈平)在她的著作中曾记录过这样一件事:初二的时候,我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考试题都是把

11、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开始时,她当作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取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

12、“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到在地,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其实,数学也是需要记忆的。日本的野口悠纪雄博士在他的超学习法中提出:“应考数学要用背诵法”,这一观点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三毛能发现老师出题的方向,并能完成题目的解答(即使是背出来的),说明她是聪明的、有思考的,应该鼓励才对。老师应该通过这件事指出三毛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这个教师的处理方法,实在对三毛不公平:别人考得好,为什么我就不

13、能考好?别人能进步,为什么我就不能进步?老师的做法,把一个鲜活的心灵摧残得鲜血淋漓。我想,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三毛后来的性格发展,包括她的厌世,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联系。 小鸟已飞过,天空仍会留下痕迹,何况是心灵的天空! 4 智慧的教育能给学生情感的支撑 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过程. 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 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 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活动,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

14、程中的巨大作用.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有了强烈的感情,才使艾青和邓小平走向了成功. 其实,许多成功人士都有强烈的感情支撑.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的动力?为什么有的会厌学,不服管教?我想,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感情支撑 如果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缺乏追求、缺乏感情,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情。这正是学生会选择优秀教师所教的相关专业作为自己的爱好、甚至职业的原因所在。 5 智慧的教育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 什么是智慧?词海里说,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15、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好的知识体系。”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的,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实际上,衡量智慧的标志便是创新。一个人是否拥有智慧,对其一生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没有智慧的人看到一棵树就是一棵树,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棵树上看到风景,在一粒沙里发现灵魂。 许多人获得了不少知识,却仍缺乏智慧。其实,学习需要智慧,考试需要智慧,做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都离不开智慧。古今中外关于智慧的例子很多,适当介绍能给学生以启发。 例8 一个孩子掉进盛满水的大缸里,怎样救他?缺乏智慧的人,爬进缸里救人,而拥有智慧的司马光却通过破缸救出了孩子。前者的思路是让人离开水,后者的思

16、路是使水远离人。这是逆向思维的灵活运用,留下了“司马光破缸救孩子的千古佳话”,充满了智慧。 例9 有位科学家给两名助手一人一只灯泡,要求他们各自想法求出这灯泡的体积。其中一位很快得出了结果:他找来一只烧杯注满水,把灯泡没入水中,然后拿出灯泡,根据烧杯中空出的部分,很快就计算出了灯泡的体积。另一位对灯泡用尺子测量,用公式计算,忙了半天也没有忙出个结果来。第二位助手并不缺少知识,但他却缺少智慧。他迷信于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却不知道灵活地运用。而第一位助手可贵的是,能变善化,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的经验巧妙嫁接,有机融合,把棘手的难题转变为简单的操作,使问题迎刃而解。智慧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区别也许就在这里。 例10 有位老师问一个学生:“您能用三刀把西瓜切成六块吗?”学生很容易就回答清楚了。老师再问:“能用三刀把西瓜切成两块吗?”学生楞在那里,摇摇头说做不出。其实你只要想想街头摆西瓜滩的人给你看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