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阶段复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02077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阶段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言文阶段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阶段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阶段复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阶段复习 陈涉世家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为都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宜多应者( )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5) 为天下唱( )(6) 广故数言欲亡( ) (7)尉果笞广( ) (8)并杀两尉 ( ) (9)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下苦秦久矣。 (2)上使外将兵。 (3)等死,死国可乎?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

2、.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屋舍俨然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

3、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7.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9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徒以有先生也。”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这部书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策士的言论辑录,后由 汉 编订。全书共33篇,

4、按 (体)编辑。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长跪而谢之 谢: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怫然( ) 韩傀( ) 休祲( ) 缟素( ) 免冠徒跣( ) 4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5.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

5、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10.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1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12.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

6、”,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1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1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隆中对阅读“由是诣亮,凡三往,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

7、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5.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6“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

8、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出师表阅读“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临表涕零,不知所云。”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躬( )损( )零( )卑鄙( ) 诣 ( ) 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

9、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6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恢弘志士之气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 7由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8.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9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可计日而待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3)平明之理()(4)论其刑赏()(5)以遗陛下()(6)贞良死节()2.解释下面的短语。作奸犯科 悉以咨之 优劣得所 性行淑均 3、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