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00350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修订](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7修订)2017年6月3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新修订的条例将于2017年8 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7年6月3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 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发挥水 利工程综合效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利用、保护等适 用本条例。第三条水利工程管理应当坚

2、持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 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节约用水以及 水生态保护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和保 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机构和单位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节约用水以及水生态保护等工作,推动水利科技进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 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节约用水以及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 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其所属的农田水利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工

3、作。依法设立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体承担其管辖的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 护、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文化、审计、安全监管、扶贫移 民、档案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监督、保护等相关工作。第七条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办水利工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节约用水以及水生态保护。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用水合作组织、个人等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权属和管理职责。第八条鼓励和支持水利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和措施,实行标准化、信息化、 现代化管理。第九

4、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利工程的义务,对侵占、损坏水利工程的 行为,有权制止和检举。第十条对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护、节约用水、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水利科技进步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十一条 受益或者淹没范围跨市(州)的水利工程,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 管部门管理,其中中小型水利工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由主要受益的市(州) 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同一市(州)行政区域内,受益或者淹没范围跨县(市、区)的水利工程,由市 (州 )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或者经市(州 )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由主要受益 的县(市、区)

5、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受益或者淹没范围在一个县(市、区)内的水利工程,由县(市、区)人民政府 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小型水利工程可以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 部门确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水合作组织、个人等管理。大型水库工程由市(州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第十二条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护本行政区 域内各类水利工程,维护水利工程运行秩序,保护水生态安全,防止水污染,依 法查处破坏水利工程的各种违法行为。第十三条水利工程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和投资模式,采用设立管理单位、购 买服务、确定专人等方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方式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

6、行 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四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其经费保障模式按照 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合理负担水利工程运行维护 经费的机制。公益性水利工程所需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水毁修复、续建配套、更新 改造经费,按照水利工程隶属关系,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受益的市 (州)、县(市、 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受益程度承担相应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有经营收入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其经营 收入中计提工程大修、折旧和维护管理费用,专款专用。经营收入不能满足工程 运行和维修、养护支出的,按照水利工程

7、隶属关系,由同级人民政府和受益区域 人民政府给予补助。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其他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更新改造经费主要由该工程的所有者、经营者承担。第十五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管理、保护、维修、养护 水利工程,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二)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制定工程的日常管理制度,做好工程的检查、 观测,建立健全工程技术档案,加强标准化管理 ;(三)维修养护水利工程以及设施设备,保持工程设备完好,确保工程设施安 全运行;(四)编制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抗旱预案,做好工程的蓄水保水、 调度运用、防汛抗旱等工

8、作;(五)按照节约用水的有关要求,编制年度用水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严格 用水管理,实行计划供水;(六)按照规定计收并管理、使用水费、电费;(七)做好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工作;(八) 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综合经营,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九)做好业务培训,做好水利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水利先进技术,加强水利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十)其他相关工作。第十六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应 当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水利工程技术(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的,从其规定。第三章建设管理第十七条 水利工程建设应当科学规划、统筹兼顾、节水优先、综合

9、利用、 确保质量,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第十八条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相关规定将水利工程建设 方案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涉及其他审批事项的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 办理报批手续。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明确建后管理、 安全保障、节约用水、水生态建设以 及经费保障等内容。第十九条 水利工程建设应当依法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 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以民办公助方式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应当由具有相 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 安全的监督。

10、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实行信用档案制度。第二十一条 水利工程竣工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 能交付管理使用。其中,政府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 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由投资者或者受益者组织竣工 验收;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 部门、社会投资者或者受益者共同组织竣工验收。水利工程验收合格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造册存 档。第二十二条已经停建的水利工程需要续建的,经原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组 织续建;水利工程的升级、降等、停建、报废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

11、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建设 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事先征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同意,并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 部门审批。工程竣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 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确保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因素,不得影响 水利工程安全,不得破坏水生态环境,保持行洪畅通。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农业灌溉水源、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或 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事先征得水 利工程管理单位同意,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 施

12、;造成运行成本增加以及其他损失的,应当依法评估作价后给予补偿。补偿办 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四章安全管理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划定管理 范围和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损坏设置的界桩、 公告牌。水利工程应当在竣工验收合格两年内完成划界,确定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二十六条 水利工程应当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工程类型、规模,按照以下标准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一)水库校核洪水位线以下为水库库区管理范围, 校核洪水位线至库周集雨 区为保护范围;(二) 大型水库主坝的下游坡脚和坝肩外二百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三百 米的区域为保

13、护范围;中型水库大坝的下游坡脚和坝肩外一百米为管理范围,此 范围以外二百米的区域为保护范围;小型水库大坝的下游坡脚和坝肩外五十米为 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一百米的区域为保护范围;各类水库副坝的管理范围和保 护范围,均按照小型水库大坝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 ;(三)渠道按输水过流量,分别从填方渠道坡脚或者挖方渠道渠顶向外划定0.5米至八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五米至十米为保护范围 ;(四)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堤身以及防渗导渗工程,堤防临、背水侧护堤地, 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监测、交通、通信等附属工程设施,护岸工程和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护堤地宽度应当从堤脚计起,背水侧护堤地宽度一级堤防为二 十

14、至三十米,二、三级堤防为十至二十米,四、五级堤防为五至十米;堤防工程 保护范围的宽度应当自背水侧紧临护堤地边界线计起, 背水侧保护范围宽度一级 堤防为二百至三百米,二、三级堤防为一百至二百米,四、五级堤防为五十至一 百米;(五)水闸管理范围:大(1)型水闸的管理范围为水闸上、下游宽度五百至一 千米,水闸两侧宽度一百至二百米;大(2)型水闸的管理范围为水闸上、下游宽度 三百至五百米,水闸两侧宽度五十至一百米;中型水闸的管理范围为水闸上、下 游宽度一百至三百米,水闸两侧宽度三十至五十米;小型水闸的管理范围为水闸 上、下游宽度五十至一百米,水闸两侧宽度三十至五十米。堤防上的水闸,管理范围应当与堤防管

15、理范围统筹确定。 特别重要的水闸工程经过设计论证, 可以适 当扩大其管理范围。水闸涉及通航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 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共同划定水闸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六) 其他水利工程设施和渠系水工建筑物应当根据管理和保护的需要,按照 有关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损毁水利工程建筑物、构筑 物及其观测、防汛、通信、发电、输变电、水文、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附属 设施,不得干扰或者妨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正常工作。非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操作水利工程设备。第二十八条 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一)围库造地、围垦种植、建池养殖、家畜家禽养殖等 ;(二)爆破、建窑、埋坟、打井、采(砂)石、取土、开矿、挖渠等;(三) 建设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四) 在坝体、渠堤上违法建筑、种植、放牧、修建码头、从事集市贸易;(五) 倾倒垃圾、秸秆、废碴、尾矿,堆放杂物或者掩埋污染水体的物体;(六)向水域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标准的污水;(七)违法砍伐水利工程绿化、防护林木;(八)炸鱼、毒鱼、电鱼;(九)擅自架设电杆、埋设管道和线路;(十)其他影响水利工程安全与正常运行的行为。第二十九条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危及水利工程安全或者污染水源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陡坡开荒、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