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造到创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9831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创造到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创造到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创造到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创造到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创造到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创造到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创造到创新成都乡村旅游业可持续的奥秘内容整理:admin发布时间:2006年4月18日(12)日在蓉举行的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上,成都市获得“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自 1987 年首个农家乐在郫县农科村产生,走过 19 年风雨路的成都市乡村旅游业一 片兴旺:截至2005年,全市农家乐数量已达5596家,农家乐直接就业人员5.8 万人, 带动相关就业人员29 万人;实现旅游接待收入7.3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 16.3 亿元。农家乐已成为成都旅游的特色品牌。创造第一个农家乐,凭借的可能是直觉和勇气;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并且在国内领 先,依赖的则是创新。只有发展理念和措施不断创新,

2、成都的乡村旅游业才可能实现可 持续发展。特色挖掘:一副“农”字牌打法各异大型情景音舞诗画花重锦官城12 日晚亮相幸福梅林。以湿地为舞台,川西插 秧舞、川剧、青城剑术等特色文化次第呈现。从花乡农居开始,到幸福梅林、江家菜地等,锦江区的“五朵金花”从打造之初,便 特色各异。从鲜花繁茂的花乡农居到以单种梅花的幸福梅林、主打菊花的东篱菊园,再 到只种菜不种花的江家菜地“五朵金花”,终结的是单个农家乐随性生长的格局。 乡村旅游依托农业生态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发展旅游的产品特点,决定了支撑乡村旅游 的农业产业和乡村文化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与纯粹的风景区观光旅游和城市旅游不同,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是一

3、个新奇的“农” 字。问题在于:为了尝鲜而到农家院里吃农家饭的城里人,会一来再来吗? 成都有两千多年来受惠于都江堰的璀璨农耕文明,有“扬一益二”、“第四城”的繁荣 城市文明,有名扬四海的休闲文化,能不能在乡村旅游上找到 它们的结合点?不是城市文明取代农耕文明,也不是农耕文明抗拒城市文明,成都的农家乐完成了 一次历史性升级:始终坚持的“农”字是其主导路线和整体包装,城市文明带给它现代的 经营和服务理念,休闲文化则融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中。一副“农”字牌,在整体规划下“打法”各异:郫县农科村主打园林,幸福梅林主打花卉,龙泉驿书房村主打花果观赏,青城后山主打避暑休闲,江家菜地主打农事体验,洛带镇主打

4、古镇文化乡村旅游连线成片,不同区域各具风格、优势互补。产业支撑:品牌提升竞争力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档次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到大。休闲小品如何变成了旅游大 产业?农业资源怎么变成了旅游资源、旅游资本?点石成金的“魔杖”由市场之手挥动。进入产业化经营后,发展乡村旅游业对资金的需求,已非农家乐诞生初期单人独户 的小笔投资能够满足。钱从哪里来? 国内品种最全的梅花观赏基地将诞生在并非梅花主产区的成都市锦江区因 为锦江区政府把一个精品梅园的所有权转让给了澳大利亚澳士瞩远投资有限公司,引入 资金 2000多万元。为了打造乡村旅游“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投入8300 万元搭建融资 平台,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1.

5、6 亿元。除了民间资金外,农民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人力人才资源,也有序地向资本转化。 土地在流转中集中,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民以直接参与和投资等形式,有 了多种收入:农宅出租按年收取租金;经营农家乐、到龙头企业打工赚取薪金;参与村 集体经济、土地入股建乡村酒店等经营可分红股金成都乡村旅游进入规范发展期以后,品牌塑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政府、企业、农 民,三管齐下:农科村宣传中国农家乐第一村概念;“五朵金花”的广告遍布大街小巷品牌提升了竞争力,还带来丰厚回报。在红砂村村委会广场上,摆放着标注“百事 可乐”的塑料桌椅,村民们穿着“百事可乐”围裙,为游人送上百事可乐把饮料广告 发布权卖给百事可乐公

6、司,仅仅是红砂村品牌经营的第一步。为了让乡村旅游一业兴百业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瞄准两个关键环节: 抓龙头带动产业链,抓辐射延伸产业链。在锦江区,活跃着红砂村小盆花协会、江家堰蔬菜协会等13 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 组织,在育种、技术指导、产品营销上为农户服务。政府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扶持发 展了2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个超5000万元企业,带动了千 家万户。到黄甲吃麻羊,是不少成都人在冬至节的保留节目。黄甲镇的一家四星级农家乐, 以订单养殖形式连接100 个麻羊养殖专业大户,吸纳了全县60%的麻羊,促进了当地养羊业的发展。围绕乡村旅游业,茶叶等旅游食品和各种旅游纪

7、念品在成都形成产业化生产,建筑、 运输、演出、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红红火火。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化开启乡村旅游产业与发展旅游业之前相比,幸福村人的收入比以前增长近一倍。与外出打工创造财富 的模式不同,幸福村人并未离开自己的土地。离土不离乡,就地转化,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成都市由此走出农民就地市 民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既然乡村发展需要产业带动,何不利用由一产业和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的农家乐业态,发展崭新的旅游服务行业?城乡一体化开启乡村旅游产业。成都市提出全市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发展规划,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区相继产生,打响了成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规划、规范、服务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成都市委、

8、市政府始终坚持 这三项职责。旅游服务需要基础设施配套。成都以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载体,在水、电、 道路、交通、管网、电讯、标识、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促进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向乡村延伸。仅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一地,就投资9100 多万元改造基础设施。对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农家乐,政府以出台各种标准和规则来“循循善 诱”: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地方标准 和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等相继出台;2005 年底,成都市在全国副省级 城市中率先出台乡村酒店服务质量标准。不但推行规则,同时加强培训。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农家乐从业人员观念转变,素质提升,经营理念增强,服务质量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