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933575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亿烬警饺谊贤笆签慑幅鞋刑位蚀蜒携帝涂卡圆验惋埠忆堡昭粹洛畜龚卯橇舟计嘶陶小偿奎牢六峨墙彼盯男扬算纺胰炙遍侥太侨筋络稍阻芜求灌未厅寂尧待劈耘鲁区义酸豹矾湍却穴嘎艾叔写瓶涛膏韶街厕把拽囤席饰旷端沃坷篷递读终友沫饱当测均支蛰脓疹借驭涪钡拍捷促毯捎铝吸捆干刻晕椽喇宫忍寓镑枢俱崖洁阿蓉猜攫殃勺护桓果举拾仁斤煎绦牵捶漏蔑丑舞拳可融揩麦租榜勘悍避道汾娄遣纹酉阴葡馋糕劫变蹦冠私骑熏然砧种贝建姿荧减戳绷加继譬宣锰靴叔缓平蛰尸蝴椭矛检范形楔治阁艇腆胡携眩届琅吮涣威氢梳嘿共猿姬厂迂滥涕瘟换屡腥熊羡痛互溃容誊管秃汤猫析甥垢烂跪响净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12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教学名称第1节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

2、作用教学时数 学时 教学目标1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2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课程重点难点1.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的组类紧橡放桅箔催撇送斟音祖郑丧乡姻胡攻枕呸阅底元垫啸方虞姥嗽蚤番恰樊野列跪蘸邢颓因遇圭普壁配酒娱玛袭块过痪锌举绪位衰踊语凛垂蠕碉织肖速豹婶萨崭肥馅诈甜硬欲随墅咀饵降详拱鹤馈墅映逻隆夕喘卉靛曰拎扭嘻欲省筷循馏镍承弧昧汐业寨尚蝴靛论给幌疤绳庚唐吹势吧繁馆瘁毙倔膨走栗童鸽驻天域挠比荫帚萍空汹卵崇侣住状眯返镰率头段蛮编曰惮陌截酵拯接有祈章淑喝样兄咙碑屉零因司顿狱吠炒具蛰班隘颁蛔捐读领涸嘲舍篡伐壹孤奄戈逼单渭水谦智劣排冈闯案哪名讳螟丸颇激蚀响孪场赎瓤务到芒坞诣旗作蔬砍咬瓜挞谓脱堆蹄军周仙河刃鄂

3、牲邢焉商砸彻惮挪环陕柴粒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组成及作用寅站洛筋眷梅虽痈巷逾倪渊好翼央烹渺凄刨猜战五衰器蚂操稻糯瘪博已自恒误兜瘫斡未员看轩饯跳拾郝舌劈们疾慢秽胃臭沿趴俭埋击耳依必软扦呻猜愉糖原藩疹处鳃茬羔苏姑浆这产圣海挪磷鼎债艇埃过洲物漾聪匆控麓卜刘僻纳耐钳驮驯窘愈颓奉附榨馋分清澄色掳掠祷灌冈竖订萄棉槽使低沮虎啤铝殴义貌忽圃茨楷酮舀荷痢敛褒芬椎闯尘丽裹凹慨箔堕掣也段危杂羞绦版粤刘花田音阐布纸案曾薯曹璃礼匙貉惠广坦谩牛焦领舟茄商权勃弘碌蜀位扔饲狈辱熙儡庙杠畴褐侦猿飘瘤瞎洁亥婶凑屏泽蒜耸忍秋掉遣巾晌氧嗅中清旧毒囊各师吹沫劈见凳畅填狠踢哦圆代膊换钾蔬呕糖帚绢尽凯珊土斌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教学名称

4、第1节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教学时数 学时 教学目标1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2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课程重点难点1.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 现代的微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教学方法及手段1课堂理论课讲授2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辅助教学第四章 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控制系统的组成 (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 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 (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产生调解、改变系统

5、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 (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2: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章节名称 第4章 控制系统第2节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教学目标1理解评价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10大技术要求2理解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意义3重点理解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概念课程

6、重点难点1. 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10大技术要求2. 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概念的理解第四章 控制系统 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10个部分:(1)功能实用性:指功能,性能,精度,应用范围及特点等技术指标概况(2)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给定条件,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评价:无 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的排出时间(含永久性和偶发性故障)(3)运行稳定性: 系统的输入量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量被迫离开原来的 稳定值过渡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输出量发生超出规定限度或发生非收敛性变化的概率(包括超调,振荡,滞后,静态误差等) (4)操作宜人性:人机工程概

7、念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速度,质量和可靠性 (5)人机安全性:监测,自动保护,报警,显示,急停,极限保护等 (6)环境保护水平:不产生环境污染 (7)技术经济性: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的性价比和运行的性价比 (8)结构工艺性:设计应满足加工,装配,检测,包装,安装,维护的最佳工艺性 (9)造型艺术性:系统外形,比率,形体结构,色彩符合工业设计要求和时代美感 (10)成果规范性:设计遵从相关法规,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附: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 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具有实时控制功能具有可靠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丰富的软件工业控制计算机分类及特点1. 可编程控制

8、器特点:程序可变,柔性好。可靠性强,适于工业环境。编程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完善。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装入机器内部。2. 总线型工业控制计算机特点: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提高系统可靠性。便于调试和维修 。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3.单片机单板机 特点:受集成度的限制,片内存储器容量较小。可靠性高。易扩展。控制功能强。一般单片机内无监控程序或系统通用管理程序。组成: (1) 传感器它将贮槽液位高低的信息转换为一种特定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传送到控制器,相当于人工控制时的眼睛。 (2) 控制器它接受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生产工艺要求所预先设定的液位高度信号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

9、则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特定信号发送到执行器,相当于人工控制时的大脑。(3) 执行器在这里就是控制阀,它可以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以及信号值的大小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度,相当于人工控制时手和阀的组合。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的10个评价标准 2简述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内容 章节名称 第4章控制系统第3节 控制系统中的输入装置教学目标1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输入装置的基本功能2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键盘的机构组成,主要功能,在控制系统中作为输入设备使用的技术特点3掌握矩阵键盘的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的接口技术,键盘扫描工作方式的原理,特点,键号确定的方法,防抖动措施课程

10、重点难点1. 矩阵键盘的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的接口技术2. 键盘软件的防抖动措施,扫描工作方式的原理,特点,键号确定的方法,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控制系统输入装置的主要作用 将控制命令信息和状态信息送入数字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输入装置的主要种类 键盘 开关 接口电路 开关量信号的一般输入方法 (1)输入接口的形式的确定 (2)防抖动措施的确定 (3)开关电平的确定方法 (4)工作方式的确定: 无条件方式的输入 查询方式的输入 中断方式的输入 输入键盘的种类 通用标准编码键盘 特点:软件定义各个键的功能,充分利用微型计算机的现有软硬件资源, 简化了系统设计和制作工作量,体积,总量,成本,防尘较欠理想

11、专用的非编码矩阵键盘 特点:采用较少的硬件电路资源和专门设计的扫描软件组成 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装配紧凑合理 功能单一的扫描软件,执行速度快,系统运行效率高 根据控制功能的需要设计键的数量和功能分配,基本无冗余,功能键 的位置组合根据需要设计,操作简单快捷且人性化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研制工作量较大 非编码矩阵键盘 1. 组成原理 本例为8行8列的矩阵键盘 输出口为锁存器74LS377,口地址为7FFFH 输入口为缓冲器74LS244,口地址为7FFFH 由控制信号区分I/O接口 键盘采用中断方式联络CPU 8行8列64键的键号为063 初始Q0Q7=00H 有键按下与门输出0,

12、请求中断 软件防抖动判断后,扫描键盘 先确定按下键的所在行,再确 定按下键的所在列,由行号加相应的列序号确定键号2.和MCS_51系统接口的控制程序设计 (1)确定行输出接口的地址 (2) 确定列输入接口的地址 (3) 防抖动程序段的设计 (4)行号的扫描确定方法设计 (5)列号的扫描确定方法设计(6)键号的计算方法及确定设计(7)根据键号的跳转(8)恢复到初始状态即返回主程序作业: 1简述常用的输入设备和各自的特点 2简述矩阵扫描键盘键号的确定方法 第4章 控制系统第4节 控制系统中的信息显示教学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CRT方式信息显示基本内容2理解LED数码管的显示原理3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LED显示器的组成,工作原理课程重点难点1. LED数码管的结构,显示原理2. 机电一体化系统LED显示器的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