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92275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南昌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共辖四县(南昌、新建、进贤、安义),五区(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二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新区(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32.18平方公里,总人口475.17万,其中市区人口219.94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如今又是唯一一个聚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最佳“结点”,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独特战略地位的中部城市。京九铁路、浙赣铁路穿行境内在此交合,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聚散,赣江水道注入鄱阳湖而通

2、江达海,以及有着国际航空港的昌北机场,构成了立体交通网,得以提升南昌交通枢纽地位。(一)产业增加值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主要发展指标提前12年完成“十五”计划,在此基础上,全面完成了“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以“百千万万”为标志的历史性突破,即: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突破10000元,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1996年-2005年间,南昌市国民生产总值从301.03 亿元增加到1007.7亿元,共计增加706.97 亿元,年均增加78.55亿元,平均增长率14.37%。其中第一产业

3、增加值从1996年的47.28 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3.39 亿元,共计增加26.11亿元,年均增加2.9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137.46 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32.13亿元,共计增加394.67亿元,年均增加43.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116.29 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2.19 亿元,共计增加190.71亿元,年均增加21.19亿元。(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十五”期间,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促使固定资产总投资随之增强。1996-2005年间,固定资产总投资从54.41亿元增加到5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数额2005年较

4、1996年增长了9.56倍,这说明南昌市固定资产投资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 二、南昌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南昌市与周边城市差异分析南昌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九、浙赣、皖赣、向乐条铁路线越境而过。尤其是京九铁路开通后与浙赣线交汇,成为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和国内铁路交通的又一个重要枢纽。市郊向塘有98股道的全国第二大货运编组站。水路可通赣江、抚河、锦江和鄱阳湖沿岸城镇及长江各口岸。民航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福州、厦门、西安、昆明、珠海、海口等28个城市,全年起降1.1万架次。三条国道在市域内交汇。境内公路全部成网,所有乡村公路均已修通,长途班车定时开往广州

5、、深圳、湛江、珠海、厦门、武昌、温州及省内各地市。邮电通讯发达,建立了国际间通讯联系,市内程控电话可直拔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全省电讯枢纽和华东地区邮件转口中心。南昌市是泛珠三角中11个省会城市之一,同时与长三角各大城市之间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同时接受长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影响,对南昌市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应看到,南昌市与周边城市间也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并深刻影响着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通过选取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深圳、南宁、昆明等16个城市对比分析,可发现区域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城市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通过15个城市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04年各个城市之间的城

6、市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5个城市城市化平均水平为52.03%,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城市化率已经达到99.78%,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南宁,城市化率仅为26.48%,最高城市化水平是最低的城市化水平的3.77倍,说明各个城市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而2004年南昌市城市化水平仅为44.47%,低于15个城市的平均城市化水平,说明南昌市的城市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图3可以看出,在15个城市中,南昌市城市化水平列第8位,城市化率为44.47%。各城市间的城市化率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原因是历史原因或地理位置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导致的。运用spss

7、软件,分析得到南昌市城市化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为0.993,表现为强烈正相关,城市化水平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相关关系为0.951,也表现为强烈正相关,而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5个城市里排第12位,因此可以得出南昌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是制约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2、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16个城市对比分析发现,2004年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6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15397861.06万元,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是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1158077.0万元,是平均水平的2.67倍;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是海口市,地区生产

8、总值2530155.00万元,仅为平均水平的16.43%,最高地区生产总值与最低生产总值之间差距为16.27倍,南昌市仅高于合肥、南宁、海口和贵阳。表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经济协调度不高。区域间经济差距的产生,不仅受到地理位置、历史情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各城市的投资环境不同、利用外资情况及产业结构不同等也影响着经济发展。通过16个城市的分析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城市,有着较好的外在投资环境,且能很好地利用外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协调,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差的城市外在投资环境较差,特别是与周边区域的协调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产业更新较慢,农业机械化水平

9、低。从表2可以看出,在16个城市中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列第12位,地区生产总值为7704622.00万元。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偏低,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有关,同时与自身的产业发展情况有较大的关系,南昌市产业结构不协调,过分依赖第二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比重稍大,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南昌市应争取更多的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加大产业结构的更新和战略调整,朝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3、固定资产投资差异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动关系。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能够带动当地交通、水利等固定资产投资数量的增加

10、,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多,能够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16个城市的分析比较看出,城市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4年,16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为668.09亿元,固定投资最高的是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348.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最低的是海口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19.28亿元。固定投资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为11.31倍,海口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区域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的17.85%。可见城市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的差距较大。从图5可以看出,南昌市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在16个城市中列第12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61.82万元,处投资强度偏弱态势。固定资

11、产投资的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方向变动关系,运用SPSS软件,分析南昌市历年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系数为0.959,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南昌市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投入,改善地区的发展内外部环境。同时环境的改善,能有效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二)南昌市各县(区)差异分析 1、各县(区)经济发展概况(1)南昌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29.1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7.27%,“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5.3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九五”期末的33.7:30.6:35.7调整到19.44:56.09:24.47。全县财政总收入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1.60 %,年均递增2

1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30%,年均递增2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3亿元,比上年增长61.2%,五年累计投资99.23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一,基本竞争力迈入全国A级行列。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8%,“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4.7%,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44.53%。规模工业企业在2004年实现了第一个三年翻番目标,2005年,完成增加值23.65亿元,销售收入47.52亿元,利税5.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83家。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9.08万亩,总产

13、量78.18万吨,近三年连续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农业结构继续优化,“两带两园”初具规模。(2)新建县“十五”期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2亿元,是2000年的1.9倍,五年年均增长13.5%,较“九五”年均增速提升3.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12038.49元,是200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2.5%。财政总收入3.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和19.4%,均是2000年的2.4倍。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期末的26.4:43.1:30.5调整为20.7:43.3:36.0,第三产业发展显著提速,第一产业比重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总量快速增长。非

14、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1%,较“九五”期末提升2.1个百分点。(3)进贤县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44亿元,是2000年34.55亿元的2.05倍,年均递增15.5,比“九五”提高了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810元增至10580元,净增5770元,年均递增17.1%。实现区域财政收入2.68亿元,是2000年1.22亿元的2.09倍,年均递增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1.6亿元,是2000年7300万元的2.19倍,年均递增17.0%。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0.2844.6725.05优化为2005年的21.5:

15、49.9:28.6。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分别上升了5.23及3.55个百分点。(4)安义县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0588亿元,完成计划的156.2%,比“九五”期末增长140.6%,年均递增19.2%;人均GDP达9624元;财政总收入达11090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计划的110%,比“九五”期末增长91.88%,年均递增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8338万元,完成计划的105%,比“九五”期末增长107.36%;农业总产值达7.694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4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227.3%;三大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32

16、:30:38优化为21:34:45。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结构更趋合理。工业内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农业生产内部,粮经比例由2000年的6:4调整为5.5:4.5。(5)湾里区“十五”期间,湾里区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7,到2005年达到10.913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22.3 :49.8 :27.9调整到2005年的16.0:50.3:33.7。财政总收入年平均递增39.5%,到2005年达到15687万元,比2000年翻了两翻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平均递增35,2005年已达8000万元,比2000年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