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91370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及对策一一以身边的数学开发过程为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辛历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对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支持的学校来说, 更是一段艰辛的历程。然而,校本课程开发是那样富有创造性,那样极具挑战,吸引着 我们忘我地投入其中。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这样一项迷人的工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运算为主,即数理逻 辑的运算需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表现。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一一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应在大 量具体的操作性活动基础上逐步向抽象的符号运算过渡。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然关注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的具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

2、如从 未去过银行存钱、从未到过生产零件的车间,怎么能“触摸”到其中的数学,怎么会对 其中的数学问题产生亲近感呢?从这个角度理解,儿童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对于生活的积 累还需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在儿童的身边又存在着大量的数学资源,常常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仅以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为例,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如找家的位置、塑料袋的使用、 家庭重大纪念日的计算等,儿童需要培养一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慧眼。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校本思考一一开发身边的数学。它是指从儿童 身边的、有意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 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儿童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数学思

3、维、问题解决、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数学教育理念。第一阶段:实践积淀。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但是怎样联系?我们的实践就源于对此问题的回答。我校从 1999年就开始尝试探索合适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将一系列“生活”的元素加入到数学课 堂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课,如“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秘”、 “花坛的占地面积”等。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具有革新意义。随着研究的展开,我们在各年级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 是“学会购物”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体验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2003年, 我校老师在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移动电话的入

4、网选择”一课, 与会专家与同行们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至此,“身边的数学”这一主题渐渐 浮现在我们眼前。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又成功推出“四小体验”(数学小游戏、数学小故事、数学 小报、数学小论文)、“走进十运”、“我的生活与数学”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成 效显著。2004年,我们第一次提出“身边的数学”的主张。第二阶段:整合设计。从最初的数学活动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再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学校自 发的行为。然而,“身边的数学”这样一种闪光的思想却长时间地埋没在实践里,始终 没有提升到理念层面,教师们开发了众多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却也只是一种量的 积累,而没有取得质的飞跃。“身边

5、的数学”研究进入一个迷茫的阶段。就在我们陷入困境之时,南京市的教研专家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建议:可以尝试着 走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这一建议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经过与数学组老师们商议, 大家一致赞同开发以“身边的数学”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从2006年至2007年,数学组的 老师们对所有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了梳理,整合为10个单元:学会购物、小小 设计师、美丽的家园、发现规律、妈妈的“小助手”、旅游天地、快乐时光、特别行动、 数学工具、生活中的“巧算”,又针对每个年级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总共形成了50个 活动内容。至此,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形成了初步的教材体系。2007年下半年进入 统稿阶段,第

6、一分册提前进入出版程序,一套崭新的数学特色教材呼之欲出。第三阶段:专家诊断。2007年年底,为了进一步完善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我们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 研讨会,邀请了课程专家对我们的研究进行评鉴。然而,与我们的期望大相径庭的是, 专家们对已经以6个分册呈现的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材)持否定态度,认为目前 的研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校本教材本身,专家们指出了问题:第一,校本课程的 逻辑线索不清晰;第二,课程的10个单元标题,从表述上看不在一个维度,在体系上存 在缺陷;第三,课程的内容设计与现有的国家数学课程重复,教材与现行数学教材甚至 有雷同之处。专家们建议教材暂缓出版,还要做深入研究。专家们的

7、评价意见对正处在“兴头”上的我们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我们再一次陷入 迷茫,与第一次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有对前路的未知,还有对过去实践的否定。望 着辛辛苦苦编辑而成的教材,实在舍不得丢弃。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此陷入 僵局。第四阶段:理性开发。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阵痛”之后,我们作出了决定:教材暂缓出版,一切从头再 来。一个月里,我们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结合专家的意见,客观地审视已有的研究,理 性地思考实践的得失,渐渐地寻找到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课 程研究的专门领域,有着自身的种种规定性,我们的整个研究必须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 规律。其次,作为一门数学课程,其课程理念、课程纲

8、要、教材的逻辑线索等是一系列 专业性极强的问题,我们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盲目的。再次,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开发经验, 乃至整个校本教研的方式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课程开发同步进行的,是课程领导能 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我们对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研究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 革,方向明确后,整个研究重新回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在开发身边的数学中所遇到的“一波三折”,让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研究领 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展开,诸多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不解决,实践很 难往下推进。

9、1. 将重点放在了对活动的整合。最初,我们想拿出一套属于学校自己的校本课程,迫切地想将教师们已经积累起来 的大量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加以利用,而忽略了以课程的标准来审视这些案 例。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路已经偏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路线,不是从课程目标入手,来考虑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运用,而是从内容人手,这很容易造成指向不清的状况。2. 急子呈现教材。教师最熟悉的是教材,而不是课程。在教师们看来,编写出教材来,研究才算取得 了成果。急于呈现教材的功利思想使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磨”教材,而忽 略了对整个课程框架和教材体系的反复研讨。其实,教材只是课程最终呈现形态的一个 方面,而不是主要方面

10、。对于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课程纲要,而我们最忽视的恰恰 就是课程纲要,缺乏课程纲要的指引,教材的编写就没有了方向和具体的规定。3。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已经习惯了执行课程、照搬教材的思维方式。一旦放 手让教师去参与课程开发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如何去设置课程目标,甚至对讨论课程 目标的意义都产生怀疑,只能以现有的国家数学课程的教材为蓝本,从而造成校本课程 与国家数学课程的雷同。4. 专家的指导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专家习惯于从纷乱的现象中发现本质,从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规律,找出可供推广的 价值;而教师的眼光关注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是校本课程本身,是具体的教材形式。 专家

11、与教师之间的这种矛盾造成了专家指导过程中的困难。因此,专家要充分考虑到基 层学校教师的实际状况,允许自己的指导意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样才能统一专家和 教师两方面的力量,达成共识,改变实践。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观念层面上,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重新认识与发现,是首要 的任务。回到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起点,客观地检视,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 即我们是带着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上路的。我们经验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以校 为本的课程开发技术,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一套有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结果就是编制一 套属于学校的教材。这样的认识使我们的实践从开始就偏离了校本课程

12、开发的原初意 义。现在,当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行进到“瓶颈”的时候,重新认识其本身就成 为当务之急。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有一些基本的条件,这些理念和条件共 同构成校本课程开发的观念体系。吴刚平教授指出,要用系统的整体观念来对待这样一 些条件的创设与运用,包括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 结构;体现学校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不但是一种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观念,一种理念。为此我们开始回到 学校教育哲学与愿景层面来提炼课程理念。其次,课程开发不等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考虑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

13、择和组织,而课程开发是决定、改进课程的整个活动,它既包括课程设计,又包括实施 课程和评价课程。据此,我们在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后期的实践中,把课程 实施和评价作为重要的方面,不仅在课时、师资上保证课程的实施,而且依托校本课程 开发的团队,积极邀请专家、教师,尤其是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共同对课程进行评 价,收到了好的效果。再次,校本课程开发,还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通过选择、改变、 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 生、学校的需要,体现学校的特点和个性。我们对身边的数学课程的定位,正是 逐步从单一的“特色课程”,向与国家课程整合后形成

14、的课程转向。我们以“身边的数 学”重要理念一一“追求数学与儿童生活的本质联系”超越、提炼为校本化的课程理 念,并以此来改革国家数学课程的教学,使国家数学课程和身边的数学在理念、内 容、课时比例等多方面实现了整合,两种课程配套实施,互为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校本 课程开发的内涵。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溯源,我们对身边的数学的认识提高了,能更加全 面地去审视实践,审慎而又富有创建地采取新的行动计划。新的行动计划以解决问题为 目的,指向性更准确,任务更明确。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升认识的过程,就是生成 高质量文本的过程,每解决一个问题,实践就向前推进一步。这样一种带着问题去研究, 以问题推动校本课程开

15、发的实践模式迅速成为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式。就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进入弹性开发的阶段之后,是伴随着对以 下问题的回答而展开的。1,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愿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愿景为指导。小西湖小学有自己 的教育哲学,其基本立场是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活就是生长。他说,学校教育的价 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 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哲学立场,是对儿童生活本质的关照。小西湖小学的课程愿景,是 引领儿童过有意义的生活,让儿童享受童年。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当下正在经历的童年 生活,是教育的场域,因此,教育要关

16、注儿童身边的、有意义的生活。这种关注,是引 导儿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与具体的生活物品与事件的关系中,建立自我意识,使 学生能够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自己,在确认自己的确定性意义的前提下得到 发展。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是把数学送给热爱生活的儿童,通过 学习有意义的数学提升童年生活,这一理念与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愿景一脉相承,使得校 本课程的开发有了明确的定位。2. 建构符合学校教育哲学和愿景的课程观。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还应该拥有符合学校教育哲学和愿景的课程观来做具 体的引领。一方面,这样的课程观是“航标”,是课程特色的生成机制;另一方面,这 样的课程观还要超越身边的数学特色课程,进而成为调适和实施国家数学课程的依 据,甚至进一步超越成整个学校的课程观念。只有这样,整个校本课程开发才能成为一 个系统的课程开发过程。小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