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89512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电力是开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根底,电力的 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国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量呈上升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 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开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 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开展,因此,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电气自动化已成 为现代工业开展的根

2、底和主导。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 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本专业正是培养这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理论知识 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 验设施一流,实习实训基地配套设施完善。该专业技术先进,严密结 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 开展同步。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 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送的专业之一,毕业生供求比长期保持在1: 1.5左右。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社会需求预测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能源、 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等行业 畴,这些行业均是西南地区重点和优先开展的行业, 电气工程及

3、其自 动化专业是这些行业的重要支撑之一。毕业生可从事矿山电气、矿山机电、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维护维修。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矿 产、土地、水、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 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根底和有利条件。首先西部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虽然局部矿产资源的开发本钱较高,但是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支柱产业。西 部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 国的比重分别高达 87.6 %和39.4 %。根据有关专家对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西部各省 份的人均矿产资源根本都居于全国前列。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6种矿产中,西部地 区有138种。在45种主

4、要矿产资源中,西部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50 %以上,另有11种占3350%。西部地区全部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 值达61.9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66.1 %。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黄河中游、柴 达木、东天山北祁连、西南三江、岭中西段、攀西 黔中、盆地、红水河右江、“一江两河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2000年,西部地 区的矿业产值分别占其工 业总产值和国生产总值的17.3 %和5.97 %,分别比全国平均水 平高7.09和 1.67个百分点。、六盘水、金昌、克拉玛依等城市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开展中心,促进了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此外,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往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

5、潜力。水能资源 由于我国地貌类型由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 可采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国的80 %以上,其中西南地区占全国的70%。西南 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缺 水。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西南地区丰富的 水资源是西南地区的珍贵财富,为工农业开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按照国家“十一五要求,全国到“十一五末形成13个大型煤炭基地,通过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开展68个亿吨级煤炭企业,810个5000万吨级的煤炭企业,使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左右,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展前景良好。 目前煤炭行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

6、炭工业开展的障碍。尤其是煤炭生产应用型技术人才更为匮乏,大局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缺乏, 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更需要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高端应用型自动化技术人才。又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电行业前景无限,对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将十分巨大,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三、本专业人才职业面向及培养情况分析一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根本素质职业能力1 .合格的政治素质2 .安康的身心素质3 .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 场意识4 .较强的团队合作精 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及 协调能力5 .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 力6 .较强的事业心,敬职、 爱岗,有高度的责任

7、感通用能力岗位能力拓展能力1 .英语应用能力2 .数学应用能力3 .计算机操作技 能4 .学习新技术能 力与知识转移能力5 .调查研究与组 织协调能力1 .电气仪器仪表的安装 检测与维护能力2 .电气施工工艺能力3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 能力4 .电气设备自动化设计 能力5 .电气系统设计能力。1 .网络应用 能力2 .电气工程 及管理能力3 .创新能 力、创造能 力及创业能 力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本专业作为我院的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一流,实习实训基地 配套设施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又从社会上招聘了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工程师充实到 教师队伍当中,大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及综合动手能力的培训。 该

8、专业技术先进, 严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 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开展 同步。存在问题1、理论、实训教学中都存在开设课时缺乏或者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而企 业比拟注重;2、在技能教学方面,主要是局部同学根本技能不扎实,针对企业具体岗位 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同时各企业的产品差异很大,要求的技能方向不一。3、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能力为本位的先进的教学 观念在教师中还没有形成,“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仍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 “被动承受依旧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4、教学容旧,局部教材更新跟上企业的开展,教学容相对滞后;5、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根底课程量偏

9、大、传统课程多、一体化课程还需进一步加大,职业指导设置不够合理;6、专业培养目标没有对接企业需求,和企业岗位目标有明显差距,存在脱 节现象7、缺乏与企业全面合作办学的机制,还没有做到完全按企业需要办学;8、教学设施配置不够合理,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数量缺乏,功能落后于 企业要求;9、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强,“一体化、双师型教师不多,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未能有机融合;10、学生岗位适应期相对较长,岗位融合度或过渡期长,据交流发现主要原 因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中没有结合企业文化和岗位的技能要求。四、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建立开展分析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分析1 .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电气自

10、动化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生产、建立、管理、效劳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技能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工矿 企业生产现场,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 维护;面向电气控制系 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并可从事 自动化技术类产品的开发、装配、测试、营销、推广工作;在各企、事业单位从 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管理。2 .专业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在工矿企业的维修部门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在电气开关厂、电气控制成套设备厂从事生产设备的操作、产品检验和生产管理工

11、作;在电力公司从事安装、 维修工作,在变电所从事值班、运行维护工作;在电气控制设备、机电一体化设 备及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的营销部门从事营销和售后效劳工作。1)素质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并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有创新、公关交际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高 的质量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平安文明生产。2)知识要求:掌握必备的数学、外语根本知识;专业根底理论知识;电工技 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 工程系统知识;电气、电子线路的读图、计算机制图知识。3)技能要求:熟练使用常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有熟练的电工根本操作 技

12、能;电气、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能力、计算机制图能力;常规电气控制设备、 小型PLC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电力电子线路和 典型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供配电系统操作、运行、 维护、管理能力;家用电器维修能力。4)能力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技术资 料的能力;电气电子线路计算机制图能力;编制安装工艺的能力;常用电机维修 能力、PLC变频器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柜、开关柜安装、调试及维护能力;自 动生产线安装、调试及维护能力。3 .专业课程体系与设置课程构造及课程设置。工作过程行动领域能力要求学习领域 课程电气设备 运行与维 护检测

13、与维 护仪器仪 表1 .掌握电工和电子技术的根本知识2 .能够正确规地使用电子元器件3 .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并进展检测与维 护电工技木*电子技木*电子测量与自动 检测*维护电气 设备1 .具有机械根底知识2 .掌握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机械根底工厂电气控制设 备*电气设备 安装与调 试电气施工1 . 了解电气施工规标准2 .具启熟练的识图绘图的能力3 .掌握电机的特性及拖动调试方法电气工程及管理电机与拖动*机械制图及AutoCAD电气系统 开发与设 计程序设计1 .能绘制流程图,构造化程序设计方法2 .能够应用一种高级语言进展简单编程C语百程序设计系统编程 与开发1 .能够熟练使用可编

14、程控制器及组态软件 进展编程应用2 .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根本硬件构造和 编程方法,及把单片机硬件、开发系统、 程序设计有机地结合在T的方法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展单片机应用系统 的设计与开发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及 应用*电气控制 系统设计1 .能够理解过程控制技术相关理论2 .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3 .掌握变频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二专业教学改革及开展思路分析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三段两站式三段即在校的教学分根底课、专业理论课、生产实 习课;两站即校根底理论学习和根本技能训练,企业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实习 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体化、三合一以国家职

15、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 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 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2 .课程体系与教学容改革构建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根据部级课题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 开发的流程和积累的经历,研究开发3年培养高级工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装设与维修专业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工作任务分析 形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通过课程分析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形 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工程为容的专业培养方案。3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是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优化课程的 教学容,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生产产品为载体,提高学生对工作流程的认知,模 拟生产现场或把教学场所从单一的课堂转移到一体化的课堂和实习地点、再通过工学交替,进厂实际操作,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唯一手段。因此,我们将聘 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I、 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 程,研究制定综合考核方法,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