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875834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实验课题实 验 方 案顺城中心小学 刘志明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它所带来的影响阻碍孩子的语文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反过来又抑制着中小学教师的良性心理体验和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抱怨的推诿心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薄、知识底码浅薄、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能力低下,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语文基础没给打好,小学教师埋怨中学教师把学生兴趣教跑了。如此形成非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很无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在新课改形式下,充分运用新理念,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

2、作,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调查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语文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和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调查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调整固有的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 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中小学教学教

3、学方法上进行理念的衔接性变革,由中小学各自为战变为相互沟通,通过实践探索一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规律,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 寻找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二、核心概念界定研究视角是从侧重研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调查中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学习效果等,发现课堂教学中来自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师、教法等方面的导致中小学脱节的原因,寻找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课堂教学改进点。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向课外学习方面拓展,探索有效衔接的良策。三、理论依据1、整合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索构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

4、础理论。心理学显示,学习者认知过程和身心特点在不断变化,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差异并非跳跃性的。因此本课题通过比较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构建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理论。2、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寻求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家庭、社会大语文教育相协调的,适应社会变革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能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理论支点和对策。一是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教与学有机统一。3、实现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的理论设想。现代化指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5、都要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指继承发扬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突出汉语文的民族特点。只有中小学语文教学均实现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四、研究目标(1)构建怎样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探索怎样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外学习途径。(3)激发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4)培养自身对学习者和语文学科的研究热情,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五、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1)探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等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关系。(2)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调查

6、。一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包括不同的学习心理、态度、习惯、方法、需求等;二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状况,包括教学态度、手段、评价方式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归类、统计分析,比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找出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3)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具体策略。研究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与初中七年级学生六、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尝试筛选法经验总结法。1、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调查法。课堂观察法。通过调查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极及原因。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和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的分

7、析和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尝试筛选法就同一教学内容或同一类问题,可以设计几种方案,经过尝试、对比、分析、论证,从中筛选出可行性方案。4、经验总结法。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课例、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研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有效策略,在研究中提高。七、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1.32011.7)(1)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了解中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研报告。(2)制定实验方案。(3)召开课题论证会,完成课题论证,修改实验方案。(4)实验前测,提炼第一期实验因子,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5)召开开题会,

8、签署协议书,各实验学校建立实验档案。(6)提炼实验因子,做好实验研究准备工作。2第一批因子投放阶段(2011.92012.7)(1)投放第一批实验因子;(2)对各项因子进行监控,进行因子投放效果的实况记录;(3)定期不定期召开实验因子投放效果分析会,调整第一批实验因子;(4)提炼第二批实验因子。(5)写出学期实验总结。(6)召开首次实验成果交流会,表彰先进实验教师。3第二批因子投放阶段(2012.92013.7)(1)投放第二批实验因子,继续投放第一批调整后因子。(2)对各项第一、第二批实验因子进行监控,进行因子投放效果的实况记录;(3)定期不定期召开实验因子投放效果分析会,调整第二批实验因子

9、,基本确定第一批实验因子;(4)提炼第三批实验因子。(5)写出学期实验总结。(6)组织进行阶段性验收。(7)召开第二次实验成果交流会,表彰先进实验教师。4第三批因子投放阶段(2013.92014.6)(1)投放第三批实验因子,继续投放第一、二批调整后因子。(2)对各项第二、第三批实验因子进行监控,进行因子投放效果的实况记录;(3)定期不定期召开实验因子投放效果分析会,调整第三批实验因子,基本确定第二批实验因子;(4)写出学期实验总结。(5)召开第三次实验成果交流会,表彰先进实验教师。5课题实验结题、成果验收阶段(2014.62014.7)(1)调整第三批实验因子;(2)资料汇总,梳理三批实验因

10、子,形成有关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帮助中小学生培养提高自理能力、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途径与方法报告书,提炼相关管理模型和教学模型。(3)汇编成果,提交实验报告书,组织第一期终结性验收。八、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了提高 。 课题组教师坚持研中教,教中研。中小学教师经常聚在一起,根据小学生感知事物、注意、记忆、思维、情感表现、意识等心理发展方面的特点,对小学教学的方法、措施展开了讨论,通过发言、文章交流等形式,教师在教法的改进上达成了共识,并一致表示在教学中要锐意改革,努力进取。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形成了一支智慧型的骨干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了师生生命智慧的共同成长。实验教师实

11、现了以下“四个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二)、小学毕业生素质全面提高 。 通过课题组教师的不懈努力,以语文衔接为突破口,从整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习惯良好,基础扎实,爱好广泛,品德高尚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小学语文教学已基本步入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学生学

12、习的压力减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提高了。 九、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不足1中小学价值的取向问题。中学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管理的要求陡然提高。小学高年级到中学七八年级是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转折期,而小学的理解、包容、期待与中学的规则、自律、严格的不同,使得中小学之间缺少学生人生发展的可接受的中间过渡。2教育管理模式问题。小学是一个“类家庭的社会”,而初中是一个“类社会的家庭”,中小学学生在两种管理模式的“调教”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认知与习惯,这种“行为认知”和“行为习惯”间的急速切换,必然导致小学生升入中学的不适应。十、参考文献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朱作仁,祝新华 小学语文教学心

13、理学导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陆志平 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杨再隋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李维 学习心理学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顾明远 黄济 教育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叶谰 教育概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