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86357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发展策略 摘要: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问题,小城镇的建设途径与发展策略更是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密切相关,其发展态势会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更有必要明确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策略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主要途径;发展策略;农村经济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开放成果。小城镇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重要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支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小城镇

2、建设更是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这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 一、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做到规划先行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引导,避免小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对此,小城镇建设必须做到规划先行,要立足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和城镇功能结构的现状,在严格遵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提高小城镇规划的时代性、先进性,尽量做到有特色、高标准和适度超前,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现实、传统与特色、当前与长远、城镇与

3、乡村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小城镇规划与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节约、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的有效协调。此外,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小城镇建设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强化科学发展观在小城镇规划当中的引领作用,这样才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性、生态性和持续性。 (二)坚持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矛盾更加明显,因此新时期的小城镇化建设,必须走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途径。一方面,小城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降低能耗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集约化程度

4、;另一方面,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要坚持绿色化的发展道路,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当地的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结合起来,要避免因为城镇建设盲目扩张、盲目求快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这样才能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和谐化。 (三)注重小城镇建设的人性化 小城镇的建设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所以小城镇的建设以及功能结构的完善,必须坚持人性化的建设原则,要将方便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小城镇建设要借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完善促进小城镇人口的集聚,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要更多的体现民意,多关注民生热点问题,促进城镇居

5、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步改善,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实现城镇功能建设与周边群众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从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地位来看,其处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对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带作用,因为小城镇建设不仅承接了很多城市的周边功能,也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城镇建设的综合职能,需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思路,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体化,合理开展产业优化和城乡布局,促进各生产要素和城乡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对农村的辐射功能,以便更好的实现小城镇化建设的既定目标。

6、 (五)确立小城镇建设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化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产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所以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完善上,小城镇的发展还需要凸显自身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规划与发展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并且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对乡镇企业进行更好的引导与扶持,促进乡镇企业规模化经营。同时,小城镇的建设,还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借助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促进乡镇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对城市产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经济的有效补充,如乡镇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都可以进一步优化乡镇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7、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不同的地区的城镇建设会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所以在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活动中,一定要立足于当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总结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整体协调发展策略 在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活动中,出现了很多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情况,不太注重城乡功能的协调发展,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修路、盖房,所以路修得非常宽,甚至不惜牺牲农民的土地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质量。因此,小城镇在制定与选择发展策略时,一定要重视

8、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形成各个功能系统之间的良性促进,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特征,增强整体服务职能,提高城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此外,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小城镇的建设与规划活动中,增强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能力。 (二)以市场为中心策略 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在于市场,市场是小城镇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小城镇建设要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这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市场的发展,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资源,促进人口、技术与资源在特定区域上的集聚和整合,促进当地经

9、济的健康发展。实行以市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策略,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必须确立市场规划的首要地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为小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思路下,基本都是以镇政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中心,但是随着我国乡镇合并趋势的加强,小城镇重复建设等方面的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未来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上,要打破传统乡镇规划观念的束缚,重视长远的规划建设,避免盲

10、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造成的资源浪费,而是要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因地制宣、因势利导,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小城镇建设的长期性、稳定性。 (四)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优势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小城镇的建设与规划,要确立自己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走优势经济与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集聚产业资源并逐渐形成优势产业,这对于招商引资和产业经济的优化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促进小城镇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目的。例如,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尝

11、试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投入机制,对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市场资源等要素进行创意、策划和包装,通过政府主导广泛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口融资等方式参与开发建设,这样能够促进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尽快形成。 三、结语 总之,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整体规划与协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确保小城镇建设的绿色化和人性化水平,做到立足于当地群众、服务于当地群众,更好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华胤,徐晓晨.民族地区城镇化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分析J.江汉学术,2013(06). 2曹小琳,马小均.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谭冰.小城镇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4吴松伟,张集彩.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12(04). 5段学慧,侯为波.不能照搬诺瑟姆曲线来研究中国的城镇化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04). (作者单位:浙江物产中大元通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