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68430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建设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在 社会治理中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意味着在社会治理的诸方面和全过 程中,都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机制。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核心 是要建立多元主体互动协商、合作共治的法律机制。一是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机制。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和网 上公开运行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公开征求意见、听证、合法性 审查、后评价等程序制度。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

2、业、 征地拆迁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公众意见的处理反馈机 制,公众意见征求和采纳情况及其理由应当向社会公布和说明。二是健全公众 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及时 调整行政权力库,完善行政权力法制监督平台,确保行政权力全程网上阳光、 透明运行。坚持把行政审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关 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点,完善政 务公开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和改进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舆论监 督和社会监督,完善舆论民意表达机制、反馈机制,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三是健全公众对政府治理工作的评

3、价机制。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 准,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社会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突出社会评议,通 过公开述政、网络问政、民意调查、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公众评 价机制。突出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评价考核,加快形成以群众满意 2 度、舒适度为导向的政府治理社会工作评价机制。切实转变和创新政府治理社会的方式,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重 点是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激发和释放社会组织的活力。一是进一步压减和规 范社会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凡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 项,一律交南社会组织承担。要从明确审批项目的名称、实施机关、条件、程 序、期限等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全面推行

4、清单和目录之外无审批的管理制度。探索行政相对人主导审批项目清理或清理项目评价的制度。全面推行社会 对行政审批个案的分析评估制度。进一步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便于 操作、便于评估、便于监督的服务规范,强化事后监管稽查力度。二是积极推 进社会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对社会领域职责相似或交叉的行政执法部门,要坚决进行整合,理顺行政 执法体制,推行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执法。要推 进执法重心下移,压缩省市两级的执法力量和执法空间,减少行政执法层级, 增强基层的行政执法能力。三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与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相结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单纯强调命令服从

5、或管控,而要更加注重运用协 商式、合作式、互动式、说理式等柔性手段和方式,坚持规范与服务并重、处 置和疏导相结合。积极推进行政协调、行政指导、行政执法等行政行为的信息 化建设,提升政府治理社会的公开化程度和法治化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 3 保障,关键 是要强化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壮大社会组织的力量,增强社会组织的自律、 自治能力。一是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 化和去垄断化,加快社会组织特别是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限期实现行业协会 商会在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彻底分离。适当放宽社会组织的准 入条件,探索社会组织分级分类准入

6、制度,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 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快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 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格局,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和社会组 织评估制度。二是建立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完善城乡社区建设、社区治 理、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社区治理体制,完善社区 治理结构,形成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和居民广 泛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 “社区、社会组织、社 工”三社联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 支撑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政府与社会主体的互动协同机制。梳理政府向城乡

7、 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转移、委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建立转移、 委托事项目录清单制度及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公示制度。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建立健全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桐 结合的模式,推进 “社工+志愿者”模式,培育发展社会志愿者组织。 4 坚持往法 治轨道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目标是要建 立和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律秩序。一是着力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 革。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逐步 实现行政复议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集中行使。全面

8、规范复议工作流程, 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建立统一的行政复议受理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或信访接 待中心设立复议受理窗口,推进行政复议受理环节下移,实行行政复议应诉人 员专业化和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健全行政调解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负总 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健全矛盾纠 纷排查预警机制,全面推行网格化排查模式,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和初始阶段。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相关纠纷的调解,探索建立价格纠 纷、医患纠纷、环保纠纷、劳动争议等专业调解组织,推行委托行业协会、社 会组织等第三方调解机构实施调解的制度,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 解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强仲裁工作。完善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拓 展仲裁机构的服务领域,强化仲裁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仲裁工作的公信力。切 实加强对仲裁员的培训指导,为公正仲裁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四是改革和完 善信访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和寻 求权益保护。全面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涉法涉 诉利益诉求从信访中剥离,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健全涉法涉诉 5 信访依法 终结制度。 6#/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