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67951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课时安排】用.5个课时完成。【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

2、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教学反思】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

3、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准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教师来总结归纳。6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技术、蓝牙技术在生活中的

4、实例,请学生讨论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教学反思】三、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3)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点的了解,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2)通过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正确认识新技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2)树立网络安全防范、遵守网上公德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及

5、其特点。(2)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难点:(1)防范计算机病毒。(2)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课时安排】用个课时完成。【教学准备】寻找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电脑病毒、黑客、网络陷阱和网瘾的相关实例。【教学过程】1.引入。从学生周围抄作业的现象引入,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是网络文化、道德的一部分。.介绍计算机病毒。演示计算机中了某些病毒的症状,请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介绍病毒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从特点出发,讨论防范病毒的方法和措施。3介绍黑客、网

6、络陷阱请学生列举身边中的黑客和网络陷阱的实例,感受黑客和网络陷阱的危害。4讨论预防网瘾的方法。通过各种报道中典型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网瘾的表现和危害。请学生讨论预防网瘾的方法。5讨论如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简单介绍一些网络政策法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如何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讨论。【教学反思】四、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个组成部分。()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换算。(4)知道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5)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机构,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

7、部分。(2)进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3)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计算机的每个部分是智慧的结晶,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计算机系统组成。(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的分类。(4)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难点:(1)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2)不同存储容量单位间的相互换算。(3)把握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课时安排】建议3个课时。【教学准备】一台拆开外壳的电脑(可以是

8、坏的或淘汰的)、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发展的文字、图片、视频剪辑或网页、各种电脑广告。【教学过程】1引入。信息的处理和信息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电子计算机。2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请学生浏览教师提供各类电脑销售广告,从中归纳整理得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根据冯诺依曼的定义“计算机是一个能接受输入、能处理数据、能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设备”,与前面提到的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过程相结合,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学习硬件的主要组成。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可以将哪些类型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计算机怎么存储数据?计算机产生哪些类型的输出?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怎样交换数

9、据?将答案提炼归纳就会得出计算机的5个组成部分,并通过演示实物或播放视频,讲解它的功能和用途。5.学习软件及其分类。请学生组内讨论,列举常用的软件并分类。教师总结归纳,强调系统软件是帮助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软件;应用软件是帮助人完成任务的软件,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6.请学生尝试脱离书本画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7.活动:“畅想未来电脑”。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查找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历史,并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归纳出几点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完成未来电脑的畅想(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设想一下未来电脑的样式、功能等)【教学反思】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

10、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2)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过程与方法2.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信息表示的规范和准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ASII码和汉字代码。难点: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简单换算。【课时安排】建议0.5个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从电灯的开和关、计算机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引入其中数据的表示法。.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介绍二进制的概念,二进制进位计数的规则是“逢二进一”。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换算表。请学生参照书中的对照表进行几道二进制和十进制换算的小练习。(2)可以适当地拓展到八进制和十六进制。3SCII码和汉字代码。将II码和汉字代码从占位

11、大小,代表字符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这两种码的特点。【教学反思】六、初步使用计算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键盘的基本组成。(2)熟悉键盘基本指法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中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开机、关机的方法。难点:熟练使用键盘。【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准备】键盘示意图、打字练习软件。【教学过程】1开、关机的操作。请学生开机,体会冷启动的过程,讲解其中的关键点(按下电源开关、自检、调用程序、进入桌面)。介绍正常关机的步骤,并请学生练习体验。从计算机遇到死机情况,不能从系统退出,引出热启

12、动。2键盘基本键的功能介绍和基本指法的介绍。3.通过打字练习软件进行简单的指法练习(键盘操作将在今后的不断使用中加强)。.根据前面所学,分组讨论制定班级的“上机公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认识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操作系统。(2)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难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课时安排】0.5个课时。【教学准备】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教学过程】1.介绍操作系统。请学生复

13、习第一单元中学过的关于操作系统的知识,列举知道的操作系统。2.回顾操作系统的发展。以微软操作系统为例,简述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代表产品。并请学生讨论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教学反思】二、认识Window【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WindowsXP 的桌面(图标、快捷方式、任务栏)。(2)熟悉对话框的使用和菜单的操作。(3)掌握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的正确方法。(4)能进行窗口操作和之间的切换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窗口界面的共性,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及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话框的使用和菜单的操作。

14、()掌握WinwsX的启动和退出的正确方法。难点:自主探索未知的操作技能。【课时安排】个课时。【教学准备】包含操作步骤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认识桌面(图标、快捷方式和任务栏)。2.认识“我的电脑”。演示我的电脑的启动和窗口操作,穿插解释鼠标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鼠标的操作,认识窗口的组成,了解基本的窗口操作。3.小游戏:“扫雷”。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体验鼠标、菜单和窗口的操作。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游戏规则,或请会玩的学生介绍。.设置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桌面;让学生通过自学,举一反三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屏幕;5.关机;根据第一单元所学,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关闭计算机;三、组织管理文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资源管理器;(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文件的类型、文;()掌握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查看文;2.过程与方法;根据信息分类管理文件和文件夹;3.情5.设置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桌面让学生通过自学,举一反三设置自己喜欢的桌面、屏幕保护程序、外观等,在活动中加深对对话框的认识。教师提供包含对话框介绍和桌面某个设置操作步骤的课件给学生自学。6关机。根据第一单元所学,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关闭计算机。教师提醒学生要养成安全关机(即关闭系统)的好习惯,否则会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造成损坏。【教学反思】三、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