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67817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意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觉悟方面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教学重、难点矛盾的

2、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1. 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请同学们就你对矛盾的理解,举些例子。生冷与热、湿与干、上与下、长与短、难与易、穷与富、善与恶、对与错、战争与和平、痛苦与欢乐,等等,只要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事物和过程就是矛盾。师这些矛盾的表现。但“截然相反”仅仅是两个面的对立,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那样理解矛盾不太准确。以学校工作为例,教与学就是一个矛盾,教与学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是对立的表现,同时教与学又统一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另外像政

3、治与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等,也都是矛盾的表现。(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板书)如自然界中的同化和异化、氧气和还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与排斥、化合与分解、遗传与变异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又如人类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先进与落后、民主与法制、自由纪律以及人民内部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等;另外思维领域中的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唯物主义与唯新主义等,也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

4、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板书)(以上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同意)漫画他敢剪吗?师他敢剪吗?生不敢。(师为什么)剪,就会造成两个人都掉下去的结果。师这说明他们二者之间构成了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即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师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非这么简单,尤其对于理解社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更是如此。比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美国也需要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中

5、美两国能够签署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使中国“入世”的愿望成为现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种依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十分荒谬的。师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对吗?(这一设问,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转化的条件的理解,也访就是进行反面强调)生不对,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依据一定的条件。师是的。矛盾双方的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依存,矛盾双方的转化也要依据一定的条件。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数学运算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就不可能转

6、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比如“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的就是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与坏事相互转化的道理。师正确。不过,我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所说的好事与坏事,都是从家庭狭隘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同我们衡量好事、坏事的标准不同。但它确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杰出思想家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已初步认识到了好事与坏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原理。生“乐极生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生胖与瘦也可以相互转化,胖要变瘦,条件是吃减肥药或参加体育锻炼;瘦要变胖,就多吃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其他同学笑,但很有道理)师其实,例子很多,高考就是大家关心的一件事情。高考也有喜与忧:考出高分就是喜

7、,落榜就是忧;考取名牌大学是喜,入学后学习成绩下降是忧;上了重点大学分数线而被录取为普通高校时是忧,发愤图强,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分配如意时是喜,喜与忧相互转化。难易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难矣。”在今天看来,我想同学们对这段话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结合P88“议一议”及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习过程中遇到过的矛盾。大家可以随意发言。生学习中的苦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学习很苦,但考出好成绩、学到真本事,苦就转化为乐。生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

8、矛盾。往往在顺境中充满了自信,在逆境中我就一蹶不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只要努力,成功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师很好,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另外,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对立和统一的关系。2.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不可分割的意思就是对立离不开统一,没有统一就无所谓对立;统一也离不开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首先看统一离不开对立。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

9、: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的性质和“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的性质和“小”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为什么“上”与“下”、“大”与“小”互相规定呢?因为上是与下对立的,大是与小对立的。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存在。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当我们说“上”转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转化成“下”。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因为上与下是对立面,上与大或小不是对立面。其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什么样的东西才互相排斥呢?必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

10、,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排斥呢?例如,正因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剥削,才有前者的被剥削。这两大阶级才是对立的,其利益要求是互相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排斥、斗争关系。总之,对立和统一密不可分。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为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任何只看到对立而忽视了统一或者看到统一而忽视了对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评析以下观点。观

11、点1:法制限制了自由,要维护自由,就必须取消剥削。观点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所以享有了权利也就履行了义务。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分为两组。前一组主要讨论“观点1”,后一组主要讨论“观点2”。教师注意引导,密切结合所学知识,时间大概两分钟。)第一组发言:法制和自由是对立统一关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法制范围内的自由,法制是保障自由权利的。可见,法制和自由是统一的。题中观点认为法制限制了自由,要维护自由就得取消法制,显然是错误的。第二组发言:自由和法制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但题中观点认为维护自由就必须取消法制,这显然夸大了自由和法制的对立,否认了二者的统一。殊

12、不知,离开法制,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法制、纪律约束的自由,想干什么,只能造成社会的一片混乱。当然,只强调法制,否定自由,这也不正确,这也是割裂了二者的统一。夸大了二者的对立的表现。对学生来说,也不能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包括思想品德)就一定好。学习与品德也是对立统一关系,作为老师、同学都应当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否则就会犯只看到统一而忽视了对立的错误。课堂总结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最后、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待,题目为母亲,并同时思考;在这首诗里,怎样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含义?妈妈的腰弯了把把挺身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把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板书设计 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统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各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