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作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66785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作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自动控制原理作业1、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2、下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3、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钱链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

2、汽机转速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4、电压调节系统如图所示: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L11 / 135、下图为函数记录仪函数记录仪是一种通用记录仪,它可以在直角坐标上自动描绘两个电量的函数关系。同时,记录仪还带有走纸机构,

3、用以描绘一个电量对时间的函数关系。请说明其组成、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6、下图为火炮方位角控制系统原理图,请说明其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C(s)7、试用梅逊公式法化简下面动态结构图,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R(s)H1.C(s)8、试用梅逊公式法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R(s)wordC(s)9、方框图如图所示,用梅逊公式化简方框图求R(s)。# / 1310、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Xi(s)Gi(s)R(s)Gi(s)G7(s)G8(s)C(s)X2(s)G2(s)Xi(s)G6(s)X3(s)X3(s)X2(s)C(s)G5(s)G3(s)C(s)G4(s)X3(s)C(s)试绘制

4、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R(s)11、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xi(t)r(t)c(t)ni(t)X2(t)Kixi(t)X3。)X2(t)X5。)T dX,(t)dtX3 (t)X5(t)X,(t)K2n2(t)K3X5(t)2d2c(t)dc(t)2dt2dt式中Ki、K2、K3、T为常数,r为指令,Q、为干扰,c为被控量。试建立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分别求传递函数C(s)/R(s)、C(s);Ni(s)、C(s)Nz(s)C(s)C(s)i2、求如图所示方框图的传递函数R(s)和E(s)13、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1)该系统的开环传函Gk(s)、闭环传函Cs)和误差传函-Els

5、)。R(s)R(s)若保证阻尼比=0.7和响应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ess=0.25,求系统参数K14 .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1)当a=0时,求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自振频率n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2)当=0.7时,试确定系统中的a值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15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若要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小于-1,问K值应取在什么X围?16、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二所示,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7、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s240s100)(1)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K、阻尼比的X围(2)若2,并保证

6、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s1的左侧,试确定此时的开18、环增益K的X围。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D当Kf0、Ka10时,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固有频率n和单位斜坡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若使0.6,单位斜坡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0.2,试确定系统中Kf的值,此时放大系数Ka应为何值。19、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要求系统响应单位匀s(0.04s1)速信号的稳态误差ess1%及相角裕度45,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2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00s(0.1s1)(1)分析说明内反馈Kfs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试设计串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

7、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rad/s。21、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2)计算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并说明内反馈Kfs的存在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2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o()如图所示,采用串联校正,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c(s)ss-11310110.3100JdBDU4口20n11coU5,n0.1031310LOO30。-XUten、-uu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1)写出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G0(s);(2)在上图中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3)求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和相角裕度。23、某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

8、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校正前的,实线表示校正后的。要求:(1)确定所用的是何种串联校正方式,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2)确定使校正后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X围;(3)当开环增益K1时,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h。24、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采样周期T0.2s。求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X围。R(s)T C(s)s(10.1s)25、离散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采样周期T1。圜人宣HUr(1)写出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2)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X围;26、试求E(S)/(,3)的z变换。s(s1)(s2)2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00s(0.1s1)试设计串

9、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rad/s。28、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要求系统响应单位s(0.04s1)匀速信号的稳态误差ess1%及相角裕度45,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29、系统不可变部分的传递函数为:Go(s)Kvs(0.1s 1)(0.2s 1)要求满足性能指标:(1)系统型别v1(2)开环增益Kv25s1(3)剪切频率c2.5rad/s(4)相角裕度400试确定合适的校正环节30、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要求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利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2)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3)如果输

10、入信号r(t) t时,求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32、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Bode图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33、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的渐近幅频特性如图所示,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4、某系统的结构图和Nyquist图如图(a)和(b)所示,图中1S3G(s)rH(s)1不s(s1)(s1)试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并决定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35、设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75(0.2s1)G(s)H(s)=J-s(s16s100)试绘制该系统的Bode图,并确定剪切频率c的值。3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的渐近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求

11、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7、已知最小相位开环系统的渐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1)求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利用稳定裕度判断系统稳定性38、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如图3所示,试求系统传递函数39、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试用根轨s(s1)(0.5s1)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确定若系统稳定K的取值X围。40、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2S41)(s1)号1)试绘制系统根轨迹,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X围。4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s 3)2(1)绘制K*0时的系统根轨迹(确定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2)确定使系统满足01

12、的开环增益K的取值X围;(3)定性分析在01X围内,K增大时,%,ts以及r(t)t作用下ess的变化趋势(增加/减小/不变)42、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K2s(s 3)(s2 2s 2)G(s)H(s)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概略根轨迹;并确定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X围。4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s 1)(0.5s 1)试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若主导极点具有阻尼比0.5 ,求系统的性能指标、ts。44、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s a)2 一 一s(s 2s 2)45、如图所示的二阶系统中,Ki和K2是两个待定参数。为使闭环系统的阻尼比0.6,并且在输入信号r(t)t的情况下稳态误差ess0.1,求:Ki和L的值。45、1、试求使系统稳定的K值;2、若r(t)=2t+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5,问K应取何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