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66382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公主岭市实验小学 郭红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学习内容广,多数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学有各种特长。由于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学业负担过重,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难以做到及时消化。因此,为了学生学习略微轻松愉快些,获得较高的学习成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策略等。同时,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采取一些有效地教学措施,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及总结:一、在课堂教学时,善于运用学生的注意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论在教

2、师方面或学生方面,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只有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结果。所谓“集中精神、专心致志”,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注意”的意思。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属性或特性。(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总是像听故事、看小说或画图、打篮球那样有趣。有时要学的内容枯燥而艰难。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学习这些东西,就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好玩,我们要学习好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同时,也应该学习好我们不喜欢但非常重要的东西。(2)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依靠坚强的意志来迫使自己注意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这样的注意过于紧张

3、,容易疲劳,不能维持太长时间。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感兴趣。(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分关心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特别的,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注意,更不要形式主义的要求学生为注意而注意。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的心理活动积极起来,特别是他们的思维。(4)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判断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教师正确的判断学生对教学是否注意是十分重要的。二、在课堂教学时,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与学习相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在学习当中,如果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给予全面关注,使学生

4、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1、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机状态学生不喜欢学习,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是否真的缺乏学习动机?厌学只是表面现象,原因可能多种多样的。学生存在的动机问题既可能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也可能是个体特有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起动机问题会有差异。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起动机问题也会有所区别。作为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透过表面现象找出学生的症结所在。2、全面关注学生的动机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应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认真完成,而且这项任务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从课堂教学来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课堂问题到评价反馈,

5、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机问题。如果学生愿意投入,积极配合,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加工,不仅要注意所学内容的难易度,还要挖掘其趣味性,以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联系。在教学法上不断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选择、对学生的反馈都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在对学生的评价上,需要注意评价的方式是否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三、在课堂教学时,善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样事情,只有有了兴趣以后,人才愿意去做,才可能把它做好,学习也是如此。学习兴趣对学习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有了学习兴趣的同学,其学习就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