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65844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一九四七年三月 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 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 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辉煌胜利。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 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 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 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如 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

2、典”的文本。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 947年山东战场的 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 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 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 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 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 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发生于 1946 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 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

3、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 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 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 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 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 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 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 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 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 后以集中描写孟

4、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达到高潮,三次战 役虽有主有次,却浑然一体,作家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 了对时代共名的印证和阐述: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 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 利。三.林海雪原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 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 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 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 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 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 活基础,19

5、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 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 40万字的书稿。 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山呼海 啸和桥隆飙。作品概述林海雪原是根据也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 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 家喻户晓,同时也搬上京剧舞台,其中“智取威虎山这段唱词,很多 人都会唱。四红旗谱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 冀中平原两家 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 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

6、壮丽图景, 获得重大的成就。小说简介: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 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 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 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1953 年开始创作三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 , 1958 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 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 1963年 出版第二部播火记 , 1983 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作者:梁斌原名

7、梁维周,蠡县梁家庄人,他是以红旗谱等长篇巨著而闻名中外的小 说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并参加了二师的 学潮斗争。1933年去北平,参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写杂文、散文和小说, 挣一点稿费维持生活。而后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戏剧表演,担仍坚持文 学创作,写出以高蠡暴动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夜之交流 。五红岩历史背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围 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 “中美合作所”集中 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

8、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 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 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 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 争的最后一幕 作者简介:红岩出版于 1960 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 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 1957 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 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震撼了

9、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 科书。,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六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 1948 年完成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这篇作品曾荣获 1951 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作品主要人物赵玉林、郭全海、老孙头。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 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 过程。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元茂屯农民对恶霸地主韩 老六的斗争,后以赵玉林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结束。第二部写一年后萧队长带领工作队 再进元茂屯,扭转出现反复的不利形势。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赵玉林等 人的

10、未竟事业,进行锄奸反特和对地主杜善人的斗争,最后巩固了胜利果实,并带头 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 解放区农村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 热情地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奋起推 翻封建主义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 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并 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 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六.创业史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最早是

11、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每期两章。 这是1959年春天的事。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 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柳青同志生前计划写四部,仅完成了两部。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 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和巩固。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小说梁生 宝买稻种情节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作品评价: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 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 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创业史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 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

12、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 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宝是全书的中 心人物,是社会主义农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 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 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讲原则、 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三老汉是书中写得最凝 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极有感染力的艺术典型。作者不是单线条地勾勒这一人物,而是 深挖精凿,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他鲜明感人的多重性格。这 是一个最有深度、最能显示作者艺术潜能的不可多得的中国老农的形象。创业史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充分昭示了柳青雄浑而劲健的艺术风格。 它的语言质朴而凝重;恰到好处的抒情段落,好似警句格言一般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实为现代文学中的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