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62720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听、说、读、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学科中是最具分量的,众多的同行削尖了脑袋,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有质量的文章然而现实是许多太想将自己的创作感悟加诸学生身上,却没有意识写作是一件很自由化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观察、思维、想象角度也不一样因此,每人的风格、特色也就不尽相同,更不存在什么标准规律、标准套路可言只要能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内容或事情,就是好习作伟大的作家巴金曾说过

2、:“写作的最高技巧为无技巧”他特别强调自然抒写,无拘无束,不包含任何虚伪、矫揉和造作的成分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也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你的方法对你很实用,但把它强加在学生身上,也许就会弄巧成拙写作要呼唤个性,要自由表达,作文才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写作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学生要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前提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

3、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自由写作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的确高考作文是有规定时间的,甚至有时连文体也有限制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应该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不是我们多做几次定时训练就能完成的写作

4、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老师在教学实

5、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可以说,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新课改毕竟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这次改革之广之深也是前所未有,许多老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在教学实践中就难以准确把握标准和尺度,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却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首先,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文本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图、采访、辨证会、播放课件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6、,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层的思维方向,结果这节课便只剩下活泼有余,扎实不足,空洞的热闹了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反思时间:2013-07-0115:16来源:未知作者:admin阅读:334次栏目关注:2013高考分数线2013高考作文2013大学排名答疑网教师招募阳光导师摘要:一、再别康桥一课教材地位再别康桥这首诗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一、再别康桥一课

7、教材地位再别康桥这首诗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二首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这个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这个单元是这一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中新诗鉴赏的开始,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二、再别康桥一课教学难点诗歌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已经在创造性的文学样式,是抵御物化世界的利器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诗以抒情为本,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所以,诗歌鉴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教学中要防止僵化、片面解读,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多种途径、方法如:

8、知人论世的方法,注意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背景与内容也不可、不必机械地一一对应;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等等总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及文学鉴赏的初级阶段的开始,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的第二首诗再别康桥则是鉴赏中国现代新诗中的名篇佳作的开始,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作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读,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途径及方法,并能运用这些途径和方法去鉴赏其他诗歌作品因此,再别康桥一诗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对这首诗的音乐

9、、语言、意境等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借助这节课所学到的鉴赏诗歌的途径及方法继续鉴赏徐志摩的另外两首新诗作品,进而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风格三、突破教学难点的创新教学设计1、借助导语,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已经在学生的兴趣求知、探索的兴趣,而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了评价课堂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兴趣是什么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趋向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一个人渴求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接近该事物或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完成这种活动的效率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个体只要有了

10、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乐已经在刻苦钻研,勇已经在攻克难关的强大原动力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便是通过设计巧妙而恰当的导语,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其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授再别康桥这首诗时,便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两首词,初步接触了现代诗歌,也初步掌握了鉴赏现代诗歌的一些方法技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习诗歌时,应从那些方面入手进行鉴赏呢?”这段导语,以提问的形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

11、注意力,他们听完这段话后就会立即思考这个问题,并在头脑中归纳出答案:“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感情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品位诗歌意境,感受意境之美”这样,这小小的一段导语,既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引导学生领悟这节课依然是用这种途径和方法鉴赏诗歌,进一步明确了鉴赏诗歌的途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用下面的导语,进一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鉴赏现代诗歌再别康桥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这首诗的音乐、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特

12、点,体会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把握了这首诗的风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这样,这节课的难点便十分明确了,而学生们也更加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和无目标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创新教育、创新学习中学习者有目标,常常会根据目标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而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地学习有人曾问:“学生是什么?”诗人罗伯特弗罗斯对此做了这样的回答:“学生是已经有了某种知识程度而想更上一层楼的人”他的话指出了两个重点:知识与欲望有了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加之以相应的欲望在学习上便称之为学习目标,学生就会有

13、学习的动力,而有了这种积极进取的动力,便会鞭策学习者勇往直前、努力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的明确,往往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大大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贯彻创新学习的理念、原则、方法,推动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以上便是通过恰当、巧妙的导语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2、巧妙设疑,自主探究借助导语,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氛围并明确学习目标之后,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字词、作者简介、诗歌写作背景等,其目的是更好地学习把握这首诗在初步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巧妙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课堂学习目标重点

14、难点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家都应归功已经在此,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已经在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而我则要说,学习的智慧更在已经在遇事都问为什么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学习者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疑”,学习者才能积极思考,去质疑、释疑,在不断质疑、释疑过程中,才有创新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得和进行创新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已经在无“问题”状态,说明思考者思考不够,这样只会荒废学业因此“问题”是

15、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进行创新的关键但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呢?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方法指导下,不断有“疑”,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便是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里,我便设置了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根据”两名同学介绍的背景,结合这首诗的标题,大家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这种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能不能举例说明?”通过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欣赏了本诗美的情感,离突破本文难点又前进了一步在把握这首诗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继续设疑提问,

16、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首诗美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还美在它的语言它的富已经在音乐性上请同学们就这两点做简要分析”这一问题的提出以及学生的回答,更突显出学生对这节课的难点徐志摩诗歌风格:节奏整齐、押韵和谐;音节抑扬、结构反复;语言清新、流畅自然;比喻新鲜、准确生动的掌握更进一步教师的设疑犹如溪水中的踏脚石,但想要真正度过溪水,就必须依靠学习者自己的努力这就是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味着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也意味着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教师、教参的依赖,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变得独立和有所创造,这正是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具体表现和创新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如这节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首诗中,诗人特意选择了一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那么,这些独特的意象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请再次朗读,体会、讨论”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问题的答案,也进一步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徐志摩诗歌风格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