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法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62340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法征求意见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 食有效 供给,保持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 活动适 用本法。本法所称粮食是指谷物及其成品粮、豆类和薯类;粮 食流通 是指粮食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全过程,包括 收购、储存、 运输、加工、批发、零售、进出口等活动。第三条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坚持立 足国内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 调节粮食生产 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保持全国粮食 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 格基本稳定。第四条 国家建立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

2、控有力、运转高效、 质量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第五条 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 府行政首 长负责制。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 场调控, 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 食质量安全等。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第六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国粮食总量平衡、 宏观调 控,编制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粮食生 产、流通、消 费政策建议, 拟定粮食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组织 实施。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提出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总 量平 衡、粮食流通中长期规划以及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 略的建议, 负责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组

3、织实施粮食 流通政策措施,承 担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具体工作、中 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粮 食流通统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国务院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粮食生产,组织落实 促进 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 高粮食生产 水平。国务院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安全有 关的 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 责本区域 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管理地方粮食储备, 实施粮食监测预 警和应急处置,保障粮食供应,维护市场秩 序。第八条 粮食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第二章粮食生产第九条国家加强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建 设稳

4、定 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护生态前提下适时开发有资 源优势和增产 潜力的后备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水资源、农业气候资 源条 件、国家有关规划等布局粮食生产。第十条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 理制度, 建立健全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米取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制度、耕 地保 护补偿制度等措施,确保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 农田数量,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发 展节水型农业,提 高粮食生产用水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第八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改善粮食生产条 件。第

5、十二条 国家保护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扶持良种选 育、生产、 更新和推广使用。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 当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 品种上应用 转基因技术。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粮 食产地大 气、土壤和灌溉用水质量监测。对粮食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 措施 进行治理修复。第十四条 国家加强防洪抗旱、有害生物和病虫害防 控、农业 气象灾害防御等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创 新、保护 和运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质量。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 效

6、、环 保、经济的农药、肥料、农用薄膜以及先进、节能、 适用的农业机 械。第十七条国家建立粮食生产扶持制度,在资金投入、 产业政 策、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粮食主 产区、粮食主 产县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应当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保持 定 的粮食调出率。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应当稳定和提高本 区域粮食自 给水平。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补贴、奖励和对重点 地区、 重点粮食品种的价格支持制度,扶持种粮专业户发展 粮食生产,保 护粮食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国家引导和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生产。 第三章粮食流通与加工第十九条国家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 流

7、通体 系,严禁粮食流通区域性封锁。国家建立全国统一规 范的粮食竞价 交易系统,加强粮食收购、批发和零售市场建 设,规范发展粮食期 货交易。第二十条 从事薯类以外的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 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许可后, 向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一)具备必要的经营资金;(二)拥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四)经营管理和信誉良好,无违法经营记录。 国家实行粮食收购资格年审制度。第二八一条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粮食 收购政策、质量安全标准和粮食收购凭证制度,不得 损害粮食生产 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粮食收购凭证制度由国家粮食行

8、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 部门制第二十二条 从事粮食储存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一)拥有固定的经营场地;(二)拥有与储存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三)拥有具备资质的粮食检验、保管等技术人员。前款规定不适用于薯类,以及为自用或者待售而从事 储存活动的粮食生产者。第二十三条 从事粮食储存活动的粮食经营者,应当执 行国家 粮食储存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储存粮食质量与安 全。第二十四条 国家引导粮食合理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 用,提高 粮食加工出品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确保口粮、饲料 粮、种子用粮供 给安全的基础上,适度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 食品力 nXo国家对新建或者扩建以玉米

9、、小麦、稻谷为原料的粮食 深加工项目实行核准制;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可以限制粮食 深加工企业 的用粮规模。第二十五条 从事粮食加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向 质量监 督部门取得生产许可。质量监督部门作出生产许可 前,应当征得同 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从产业布局、原粮供给、加工规 模和 合理利用粮食资源等方面进行粮食安全评估。第二十六条 从事粮食加工活动的经营者,不得有下列 行为:(一)使用发霉变质的原粮进行加工;(二)使用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的原 粮进行加工;(三)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四)影响粮食质量的其他行为。第二十七条 从事粮食收购、批发和零售活动的

10、经营 者,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二)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三)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四)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变相提高或者 压 低价格;(五)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六)垄断市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七)违反国家规定的其他行为。第二十八条 粮食运输工具、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 准和技 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者包装材料运输、包装粮食。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粮食进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具体办 法由国 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 规划,合 理布局和科学管理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 粮食

11、流通设施建 设应当符合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 未经 国家或者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和 变更用途。第三十一条 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活动的 粮食经 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 账,按规定向 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真实、完整的数 据和信息。第四章 粮食消费与节约第三十二条 国家倡导节约粮食,鼓励开展节约粮食、 科 学用粮、健康消费的宣传和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珍惜和 节 约粮食意识。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节约粮食有关的 基础 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淘汰 落后产能

12、,减少粮食损失损耗。第三十四条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加强管理,在粮 食收获、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节约粮食。 第五章粮食质量安全第三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 规范体系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粮食质量安 全标 准、技术规范从事粮食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规范粮食生 产、收 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进出口等环节的检验、记录、出证、 索证活动,建立健全粮食质量追溯体系。第三十七条 粮食生产者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 药、农用 薄膜等产品,防止对粮食耕地造成污染。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者改善粮食收获、干燥和储藏条 件,保 障粮食

13、产后品质良好。禁止向粮食生产区域排放或者倾倒有毒有害的废水、废 气、第二十八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进行粮食质量检验并记 录存档。第三十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建立粮食 质量安全监测、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粮食污染的,应当及时向当地有关 部门 报告。第四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区域性粮食污染情 况,应当 加强被污染粮食的监控,可以采取强制性检验、警 示公告、干预性 收购、分类储存、定向处置等措施。被污染粮食干预性收购和处置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 制定。 第六章粮食调控与储备第四十一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粮食生产、 流通和消费以 及供需平衡情况的调查统计、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第

14、四十二条 国家根据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和宏观调控 需要,通过进出口调剂国内粮食品种余缺。第四十三条 国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 持和鼓励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第四十四条 当粮食价格显著变化或者有可能显著变 化时,国家可以采取价格干预、保护性收储、限制性收购、 储备吞 吐等措施,维护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主要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 件,以 及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等情况,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粮 食价格基本稳 定。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应当保持合理规模, 在功能定位、品种结 构、地域布局上互相衔接和补充。粮食储备管理办法由

15、国务院制定。第四十六条 中央储备粮的储存规模、品种和总体布 局,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 关部门 提出,报国务院批准。中央储备粮收购、销售计划, 由国家粮食行 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经国务院发展改革部 门、财政部门同意后下 达。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 第四十七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央储备粮的 数量、质 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根据中央储备粮监管 需要,设立垂直 监管机构,或者委托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对辖区内中央储备粮进 行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给予支持和协助。第四十八条 地方储备粮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制定,具体 数量、 品种和布局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地方粮食储备应当保持一定比例的成品粮。第四十九条 国家对储备粮承储企业实行资格认定。 企业承储储备粮应当取得储备粮储存资格。储备粮承储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储备粮, 不得利 用储备粮进行商业经营,不得从事其他违反国家粮 食政策和规定的 活动。第五十条政策性粮食的米购和销售、储备粮的轮换应 当通过 国家规定的方式公开进行。第五十一条 粮食经营者从事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 加工、 销售等活动,不得以非法手段套取差价和财政补贴, 不得阻挠、拖 延出库。第五十二条 国家建立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