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61175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现手法知识点总结1对比:概念:是一种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者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作用:常见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通过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常见问题:文中用了什么写法,起到什么作用?文中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 作用?对比作为本文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请简要分析作者将什么与什么进 行对比,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本文运用了对比,把和作对比,突出(强调了)(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回答)例题:在变色龙中,作者把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伤赫留金时,前后不同态度作对比,鲜明的刻画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

2、性格特点。例题:在范进中举中,把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前倨后恭、前嫌后捧的不同态度作对比,强烈讽刺了胡屠夫这个欺贫爱富的“势利眼”。2.象征:概念:即托义于物,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等,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没有固定 的联系)作用: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常见问题:某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本文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 用?本文作者用一物象征另一物,原因是什么?本文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用 (象征物)象征 (被 象征物),通过对 (象征物)准确的描写刻画,

3、更好的达到了表现 的目的。例题: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用白杨树象征了北方军 民,通过对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的细致描写, 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更好的达到了表现北方军民质朴、严肃、 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的目的。3.衬托: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关系,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 物的手法叫衬托,常与对比一起使用。就是所谓的“万绿从中一点红”、“众星 捧月”。衬托有正衬、反衬之分。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称正衬;以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衬托,称反衬。 大致分为三类: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 件的意义,以虚幻

4、的情景衬托现实社会。作用: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常见问题: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某人,为什么还要写其他人?本文用了哪种形式的衬托手法?请具体分析。本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说明其作用。答题格式:本文用用了衬托手法,用 的衬托了(反衬了)的,使作者的表达意图更明确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题: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本文用若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反衬了若瑟夫极端势力的父母对若瑟夫的叔叔于勒的冷酷无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政治热忱、毫无民族偏见。例题:用环境描写衬托

5、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沉寂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索、“没有一些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例题:以虚幻的情景衬托现实社会。西游记以鬼怪社会中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的黑暗。4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概念:文似观山不喜平,抑扬,“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作用: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 的情感。抑扬手法有两种形式: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所“欲”是目的,所“先”是手段,主从关系十分明确,切不可等同,更不能颠倒,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常见问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将与作对比,用

6、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 突出了。例:白杨礼赞第七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两 个“没有”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是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运用的是 欲扬先抑法,突出了白杨树的XX精神品质。5铺垫:概念: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 借以营造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作用:为即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通过铺垫,渲染气氛,促使读者产生期待、 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常见问题:开篇极端叙述对后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文章开篇侧重描写了 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这部分写了 (内容),表现了作者写作意图,为后文的作

7、铺垫。例:鲁迅的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答:文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 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6伏笔: 概念: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意地穿插些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让 人看到后面的内容时,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些有意穿插的情节就是 伏笔。也就是说伏笔其实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做暗示。埋下伏笔, 后边一定要有照应。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为下文作了必要的铺垫,使行文 不突兀,或者使文章情节更自然合理、严密,有波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设 下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常

8、见问题:文章多次为某内容埋下伏笔,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文章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文中某句话(埋伏笔的句子)表明(暗示)了。或,文中某句这样写使后文的情节(与伏笔相照应的地方)更自然合理,同时使文章情节严密,也有波澜。例:在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 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 来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 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文章情节严密。7.照应:概念:阅读文章时,文中为了使材料的组织、使用、安排得体,前后

9、某些内 容之间或明或暗地相互关照和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的照应、与开头或题 目的照应、反复照应、前后照应等。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之间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前后照应: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相互照应。文题照应:文章的内容与题目照应。反复照应:有的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对其进行了反复渲染,使文章前后照应。作用:前有伏笔,后有交代,使文章前后(首尾)一体,融会贯通。常见问题:文章中出现多次照应,请找出来。从某段中找出与某句相照应的句子,并谈谈这种写法的作用。文中某段和某段,都提到了某词,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反复)紧扣主题,反反复复地强调了以(物像)寄托(情感)的中心。(前后、首尾)前文交代了

10、 ,后文与之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表现了(突出了)。(文题)照应题目,强调了突出了。例:背影中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的一次比一次更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背影形象的感人。悬念: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又不立即予以解答。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 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 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