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607474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9.穷人备课人:教学内容:班级人数: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2.练习续写课文。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八、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2、简介时代背景。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

2、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四、交流初读收获。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五、置疑,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3、当桑娜拉开

3、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六、学写生字。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附案:课题:9.穷人备课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朗读、背诵有关段落授课类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

4、写。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抓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板书设计:9 穷人桑娜渔夫非这样做不可 揍我一顿也好皱起眉脸变的严肃总能熬过去(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善良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

5、来?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

6、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

7、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

8、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附案:教学后记课题:第10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备课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合作交流体会写作方法授课类型:略读课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

9、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方法:自主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板书设计:残疾青年 “我”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谁欺骗谁?为什么欺骗?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反馈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10、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为什么会有

11、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

12、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

13、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附案:教学后记课题:第11课 唯一的听众备课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授课类型:精读课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悠、仪、歉、溜、嘿、割”6个生字,“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割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抓住第1、2自然段中描写“我”心情的 “沮丧” 一词,体会此时鼓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重点:会读会写“悠、仪、歉、溜、嘿、割”6个生字,“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割舍”等词语。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几句话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