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60476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三字经 谈蒙学诵读 三字经读书报告铜鼓县第一小学 钟小春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由于教学的需要,我最近在读三字经。今天,我想以“走进三字经,谈蒙学诵读”为题,与各位老师交流一下阅读情况和粗浅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我读三字经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三年级学生诵读的经典是三字经。第一次教语文的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三字经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我主要读的是流传比较广的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1128字本,就是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时用的那个版本。阅读时,我先通读了一两遍,觉得三字经文字浅显,内容丰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确实适合儿童诵读,有助于

2、童蒙养正、启迪心智和巩固知识。在阅读中,我也发现有些人文典故是自己所不知的,于是查阅资料,以弄明白,并做好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学了不少知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经典诵读,关于三字经的学习资源也很丰富。我在网上搜集到的内容,除了三字经的文本资料外,还有许多如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之类的音频和视频辅导资源。对于好学者来说,这种条件真是太好了!二、三字经其书接下来,我要说说三字经这本书。三字经被称为“蒙学之冠”,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儿童读物,家喻户晓。解放以来,也许多数人都没有全面学过三字经,但只要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会知道它出自三字经。这是因为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人们口头上薪火相传,

3、经久不息。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和作者,目前尚难确定。综合明清以来学者的观点,其成书当在南宋末年,明代中期开始广为流传。对于它的作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宋儒王应麟撰,二是宋人区适子,三是明代黎贞。但都缺乏有力的直接证据。从流传的不同版本来看,“一人初著,后人增补”是肯定的。章太炎在民国时期就对三字经进行了增补。不管三字经的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这部书的价值,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内容。三字经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与学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先从“人性”的角度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苟不教,性乃迁”);接着列举了孟母、窦禹钧成功家教的案例,

4、从正面论述教育的重要;最后就父亲、老师、子女三个角度从反面强调了各自的责任。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通古今,若亲目”,是全书的重点部分,讲述的是学习的内容。这一部分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为人子,方少时”至“弟于长,宜先知”,指出儿童要学孝悌礼仪;第二层从“首孝悌,次见闻”至“此十义,人所同”,要求儿童学习名物常识,包括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第三层从“凡训蒙,须讲究”到“通古今,若亲目”,这一层是第二部分的重点,按经、子、史列举了应读的一个个书目。这一层又可细分为经、子、史三层,其中第三小层对历代世系梳理得很清楚。第三部

5、分,从“口而诵,心而惟”到末尾“戒之哉,宜勉力”,夹叙夹议,用孔子、蔡文姬等十七个人的成功事例劝导儿童立志勤学成才。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先要端正孩子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训导儿童要从“小学”(文字学之谓,非今之所谓小学。笔者注)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典籍。经部、子部掌握后,再学习史书。文中的许多过渡句将文章意脉交代得很清楚,如“首孝悌,次见闻”“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作者这种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即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6、谨而信,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与我们今天一刀切式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三字经出现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三字经开创了蒙学读物三言的形式,易于儿童接受。这种形式受到世人欢迎,一些人就以他为模式,写出了女儿三字经医学三字经时务三字经等,现在广为流传的另外一部蒙学读物弟子规,其形式也是三言的,就是受了三字经形式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受到空前重视,于是有人就编出了安全教育三字歌。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其译本至今尚存。此外,三字经还被译成英、日、朝等多种文字。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加坡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本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

7、世界发行。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这本蒙学读物在海内外的广泛影响。三、蒙书教学之我见对于“读经典”这个问题,向来是有争议的。我认为应该把优秀的蒙学读物作为儿童选修的内容,并让学生熟读成诵。下面,我以三字经为例谈谈蒙书教学的问题。1、优秀蒙书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都是我国著名的蒙学读物。其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现在依然有推广的价值。它们都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内容绝大部分正确,都是经过历史淘洗后沉淀的金子,为世人所普遍接受;二是具有民族特色,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节奏感强,易读易记,一旦掌握,终生难忘。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书中不同程度

8、地存在一些封建糟粕。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教科书”也需要加以补充修订。关于蒙书的修订,我主张只能慎重小改,保持基本原貌。对于书中所谓的封建糟粕,可保留,让学生长大后去分辨(其实在我们的主课堂多有预防)。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情况的角度来说,学生适当接触一点也并无大碍。2、优秀蒙书应列入少儿教育课程并认真落实好。优秀蒙书都重视品德、知识的教育,少年儿童正处于机械记忆的阶段,如能背诵一定量的这种读物,将受用一辈子。比如弟子规就是一本关于行为规范的训蒙文,对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无裨益。“读熟增广好说话,读熟幼学晓天下”,可见增广贤文是一本积累佳句格言的好书,幼学琼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蒙学书。在这些

9、蒙书中,把三字经放在二三年级比较科学,一是这个时候学生的语言得到较大的发展,认识了较多的汉字,二是机械记忆力强,三是学生的可塑性大。而幼学琼林可以放在初高中阶段选修。在蒙书教学方式上,我认为可以借鉴私塾先生“念、背、打”的三字教学诀,将最后一个字换成“讲”即可。“念”,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诵读;“背”,就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段内背诵出指定内容;“讲”,就是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适当做一点浅近的讲解。三字经中的人物故事比较多,教师可择要给学生讲一些,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3、为人师者要读一读三字经及其指定的书目。三字经作为一本蒙学书,是面向大多数人提出要求的。教师当然不应例外。三字经第二

10、部分还列出了人们应该逐步阅读的书目。在当今社会,这些书目普通民众大多数都没读过,这也不足怪。但是对于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说,也许应该开始读一读这些书籍。三字经列出的书目有:“小学”(“三”“千”“百”等识字课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六经”(易书礼诗春秋),“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廿二史”。这个书单看着都有些吓人,但从长期要求来看,也许不过分。谢谢大家! 附:三字经原文: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

11、为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12、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

13、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