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58867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附件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数量方法二代码00994自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 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根本知识点:一、 数据的分类:按照描述的事物分类:1 分类型数据:描述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本质表现是文字形式;2 数量型数据:事物的数量特征,用数据形式表示;3 日期和时间型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类:1 截面数据:事物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即横向数据;2 时间序列数据: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围的变化情况,即纵向数据;3 平行数据:是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的组合。二、 数据的整理和图表显示:1 组距分组法:1) 将数据按上升顺序排列,找出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2) 确定组数,计算组距c;3) 计算每组的上、下限

2、分组界限、组中值与数据落入各组的频数vi(个数)和频率,形成频率分布表;4) 唱票记频数; 5) 算出组频率,组中值;6) 制表。2 饼形图:用来描述和表现各成分或某一成分占全部的百分比。注意:成分不要多于6个,多于6个一般是从中选出5个最重要的,把剩下的全部合并成为“其他;成分份额总和必须是100;比例必须于扇形区域的面积比例一致。3 条形图:用来对各项信息进展比拟。当各项信息的标识名称较长时,应当尽量采用条形图。4 柱形图:如果是时间序列数据,应该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据大小,即应当使用柱形图,好处是可以直观的看出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5 折线图:明显表示趋势的图示方法。简单、容易

3、理解,对于同一组数据具有唯一性。6 曲线图:许多事物不但自身逐渐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也是逐渐变化的。具有更加自然的特点,但是不具有唯一性。7 散点图:用来表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与数据变化的趋势。8 茎叶图:把数据分成茎与叶两个局部,既保存了原始数据,又直观的显示出了数据的分布。三、 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1 平均数:容易理解,易于计算;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数据;是数据集地“重心;缺点是它对极端值十分敏感。平均数2 中位数: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它的优点是它对极端值不像平均数那么敏感,因此,如果包含极端值的数据集来说,用中位数来描述集中趋势

4、比用平均数更为恰当。3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缺点是一个数据集可能没有众数,也可能众数不唯一;优点在于它反映了数据集中最常见的数值,而且它不仅对数量型数据数据都是数值有意义,它对分类型数据集也有意义;并且能够告诉我们最普遍、最流行的款式、尺寸、色彩等产品特征。4 分组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 ,为组数,vi为第i组频数,yi为第i组组中值。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数据分布是对称分部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数据分布不是对称分部时:左偏分布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右偏分布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四、 数据离散趋势的度量:1 极差R最大值max最小值min2 四分位点:第二四分位点就是整个数

5、据集的中位数;第一四分位点是整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假设不是整数,取左右两个的平均;第三四分位点是整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假设不是整数,取左右两个的平均。四分位极差,它不像极差R那么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着没有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有信息地缺点。3 方差:离平均数地集中位置地远近;是频数,是组中值,即数据的个数,即用分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4 标准差:。变异系数:表示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的分散程度。根本运算方法:1、一组数据3,4,5,5,6,7,8,9,10中的中位数是 A5B5.5C6D解析:按从小到大排列,此九个数中,正中间的是6,从而答案为C。2、某企业30岁以下职工占25%,

6、月平均工资为800元;3045岁职工占50%,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45岁以上职工占25%,月平均工资11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A950元B967元C975元D1000元解析:25%*800+50%*1000+25%*1100975,应当选C。3、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50、25,这组数据的变异系数为解析:变异系数,应当选C。4、假设两组数据的平均值相差较大,比拟它们的离散程度应采用A极差B变异系数C方差 D标准差解析:考变异系数的用法,先B。5、一组数据4,4,5,5,6,6,7,7,7,9,10中的众数是A6 B6.5 C7 D7.5解析:出现最多的数为众数,应

7、当选C。6、对于峰值偏向左边的单峰非对称直方图,一般来说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众数中位数平均数C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D中位数众数平均数解析:数据分布是对称分部时: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数据分布不是对称分部时:左偏分布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右偏分布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需要记住提,峰值偏向左边的单峰非对称直方图称为右偏分布,峰值偏向右边的单峰非对称直方图称为左偏分布,从而此题答案为B。第二章 随机事件与其概率根本知识点:一、 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1 随机试验:a) 可以在一样的条件下重复进展;b)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可能不止一个,但是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在试验之前是确切知道的;c) 试验完毕之前,不

8、能确定该次试验确实切结果。2 样本空间:a) 所有根本事件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是必然时间;b) 样本空间中每一个根本事件称为一个样本点;c) 每一个随机事件就是假设干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即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d) 不包含任何样本点的随机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3 样本空间的表示方法:a) 列举法:如掷骰子b) 描述法:假设掷骰子出现可描述为:掷骰子出现奇数点。二、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1. 事件的关系:a) 包含关系:事件A的每一个样本点都包含在事件B中,或者事件A的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的发生,成为事件B包含事件A,记做。假设如此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做AB。b) 事件的并:事件A和事

9、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记做。c) 事件的交: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记做。d) 互斥事件:事件A与事件B中,假设有一个发生,另一个必定不发生,如此称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的,否如此称这两个事件是相容的。e) 对立事件:一个事件B假设与事件A互斥,且它与事件A的并是整个样本空间,如此称事件B是事件A的对立事件,或逆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是,。f) 事件的差:事件A发生,但事件B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差,记做AB。2运算律:a) 交换律:b) 结合律:c) 分配律:d) 对偶律:。三、 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1. 事件A发生的频率的稳

10、定值称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做:,。2. 概率的性质:a) 非负性:;b) 规性:;c) 完全可加性:;d) ;e) 设A,B为两个事件,假设,如此有,且;3. 古典概型试验与古典概率计算:a) 古典概型试验是满足以下条件地随机试验: 它的样本空间只包含有限个样本点; 每个样本点的发生是等可能的。b) 古典概率的计算:;c) 两个根本原理: 加法原理:假设做一件事情有两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种不同方法,而在第二类方法中有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就有m+n种不同方法。加法原理可以推广到有多类方法的情况; 乘法原理:假设做一件事情可以分成两步来做,做第一步有m种不同方法,做第二步有n种不

11、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有mn种不同方法。乘法原理也可以推广到多个步骤的情形。4. 条件概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假定PB0,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在给定事件B下的条件概率,简称A对B的条件概率,记做:;5. 概率公式:a) 互逆:对于任意的事件A,;b) 广义加法公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事件A和B,广义加法公式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事件的并的情形,特别地:c) 减法公式:;d) 乘法公式:PABPAPB|A,PA0;e) 事件独立:假设,如此相互独立。f) 全概率公式:设事件A1,A2,, An两两互斥,A1+A2+An完备事件组,且PAi0,i1,2,n如此对于任意事件B,有:;g) 贝叶斯

12、公式:条件同上, 如此对于任意事件B,如果PB0,有:;根本运算方法:1、事件的表示:例1、设A、B、C是三个随机事件,用A、B、C的运算关系表示事件:A不发生但B与C发生为 AB.C.D.解析:此题考察事件的表示方法,选B。例2、对随机事件A、B、C,用E表示事件:A、B、C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如此E可表示为A.AUBUCB.ABCC.D.解析:选A。2、古典概型例1、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点数分别为2、4、6、8、10、12,掷二次所得点数之和大于等于4的概率为( )A.B.C.D.1解析:样本空间中样本点一共有36个,两次掷得点数和不可能小于4,从而选D。例2、在一次抛硬币的试验中,

13、小王连续抛了3次,如此全部是正面向上的概率为ABCD解析:样本空间一共有8个样本点,全部正面向上只有一次,应当选B。例3、某夫妇按国家规定,可以生两胎。如果他们每胎只生一个孩子,如此两胎全是女孩的概率为 A.B.C.D.解析:生两胎,样本空间共有4个样本点,应当选C。3、加法公式、减法公式、条件概率例1、设A、B为两个事件,PA=0.4,PB=0.3。如果BA,如此PAB= 解析:BA,如此P(AB)P(B),应当选B。例2、设A、B为两个事件,P(A)=0.4,P(B)=0.8,P()=0.5,如此P(BA)=解析:由P()P(B)P(),从而P()0.3,P(BA)= 0.375,应当选D。例3、事件和B相互独立,且P=0.7,PB=0.4,如此PAB= 解析:事件和B相互独立知事件A与B独立,从而P(AB)=P(A)P(B)=0.12,A。例4、事件A,B相互独立,PA=0.3,PB|=0.6,如此PA+PB= 解析:由事件A,B相互独立知PB|= PB=0.6,从而选C。4、事件的互斥、对立、独立关系:例1、A与B为互斥事件,如此A为( )C.AD.A+B解析:A与B为互斥事件,即AB,从而选C。例2、事件A、B相互对立,P(A)=0. 3,P(B)=0.7,如此P(A-B)= 解析:由事件A、B相互对立知AB,从而P(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