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58233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素养提升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2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探究1唐宋时期的商业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发现问题:(1)根据史料一,指出唐代“市”的特点。(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唐代城市的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凡一百一十坊”表明了城市布局情况,“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表明了商业活动情况。提示:特点:市与坊分离;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史料二(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

2、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发现问题:(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二信息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发展上。提示:变化:政府对置市的限制有所放宽;打破了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文化娱乐有所发展。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探究2明清时期的商业史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

3、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解读】史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情况及其特点。提示:新现象: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特点: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经营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夜市和晓市等,乡村中有草市。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

4、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汉代商人就已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时期,则出现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晋商、徽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备选要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活动时空: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

5、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期出现纸币。 4.交易范围:由地区性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展。 5.经营领域:最初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6.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7.商人地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考点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探究1宋代及宋代之前的城市史料一韩国磐在中国

6、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中指出: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发现问题:(1)根据史料一,指出唐代以前的城市具有哪些特点。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唐代以前城市在市的设立、布局、管理和功能等方面情况。提示:特点:市设立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坊界限分明;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史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

7、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发现问题:(2)根据史料二,归纳宋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其反映的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发展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城市数量、布局、管理和功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上。提示:表现:数量大量增加;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问题:政府对市的管理逐步放松。探究2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史料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

8、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发现问题:据史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解读】史料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情况。提示:新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两岸;专业化城市出现,城市发展加快;生产性(商业性)突出,以经济功能为主。原因: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1.发展趋势:时期特征 表现从周至唐严格

9、限制(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逐步放松(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2)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得到发展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和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变化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