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5730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时教学计划课题:1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总第 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的能力。3. 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二、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比较、描述、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

2、 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图。 问题 同学们,在厨房里,你看到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目的 引出接下来的活动话题。二、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媒体 出示一组图片: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导入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物质变化现象。问题 这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交流 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引导 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讨论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目的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三、活动二:冰的融化媒体 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

3、图片。 问题 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蜡块在形态上的变化。媒体 出示一杯冰块。问题 在冰的融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实验 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作记录。媒体 播放“冰的融化过程” 视频。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归纳 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媒体 出示课本图(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变小的图片)。 讨论 分析例子,了解物质形态的变化。目的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物质变化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加深对物质形态变化现象的认识。 第二课时四、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导入 出示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问题 仔细观察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

4、的铁钉,它们有什么不同? 观察 学生观察比较,并记录不同特征。交流 各小组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问题 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有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想?设计 学生分小组设计检验铁与铁锈是否同一种物质的实验方法。如用磁铁吸等方法。 交流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互相交流、讨论,并修改实验方案。实验 小组实验。按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方法进行实验。小结 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五、拓展: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导入 出示一根燃烧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的蜡烛。问题 蜡烛燃烧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除了形态,蜡烛是否还有其他的变化呢?教具 分配给各小组一些燃烧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的蜡烛和完整的蜡烛。观察 分组活动。观

5、察燃烧过的蜡烛和没有燃烧过的蜡烛有什么不同,并进行交流。 引导 蜡烛变短了,变少了。少了的蜡烛到哪里去了?讨论 小组讨论,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交流看法。归纳 蜡烛燃烧后,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等。六、活动四:给物质变化分类媒体 出示课本图,展示各种物质变化的过程。 问题 橡皮泥捏成橡皮泥萝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纸燃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木材加工成家具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陶土烧制成了陶器,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每种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 橡皮泥萝卜能变回橡皮泥吗?纸烧成了灰,还能变回纸吗?讨论 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6、?怎样判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猜想物质变化的逆过程,对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判断。交流 各小组交流并汇报自己的观点。归纳 用物质变化后能否变回原来的物质来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是比较科学的。交流 说一说,铁生锈、冰融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七、小结。六、作业设计:完成书本内的观察记录、实验设计。七、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1、没有产生新物质 2、产生新的物质课题:第二课 混合与分离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变变化不可逆。能力培养1. 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7、。2. 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3.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和分离混合物。2. 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分析、比较物质在分离前后的差别。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录像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 星期天,妍妍在家里招待小朋友,她把草莓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粉色的草莓奶,又甜又香,味道好极了。问题 如果我们也来把果汁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大家能调配出什么奶呢?目的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

8、。二、活动一:物质的混合媒体 出示课本图。 导入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时我们会不小心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这些物体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课本中提出的几种物质组合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拓展 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三、拓展 分离盐和水媒体 出示海水晒盐的图片。 导入 海水在日晒后,水蒸发后就留下了盐。千百年来,盐场的工人叔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任务 今天,我们来模仿这个方法,从盐水中取回食盐。演示 教师演示分离盐和水的实验。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盐水,当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发后

9、,剩下的就是盐了。这说明盐和水混合后,可以重新分离。拓展 课后,我们可以将盐水在常温下放置,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看看水蒸发后有什么现象。目的 了解生产、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实际应用,增进学生对蒸发法分离混合物原理的理解。四、活动二:分离混合物问题 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其他的混合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吗? 讨论 水和沙的混合物、水和油的混合物、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需要什么工具?设计 根据讨论的情况,设计各种混合物相应的分离方法,分析可行性。交流 小组交流,根据各组同学的意见,调整分离方案。实验 小组实验。运用各自设计的方法进行混

10、合物分离,并做好记录。思考 分离后的物质与混合前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吗?小结 分离实验让我们发现,有的物质混合后又能分离出来,恢复成原状;而有的物质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媒体 播放“混合与分离” 视频。五、小结。课题:第三课 生锈与防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2. 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2. 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3. 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

11、为依据的观念。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视频,铁钉、烧杯、清水、凡士林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境 出示课本图。 问题 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 目的 引出探究活动。二、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媒体 出示日常用品生锈的图片(图一、图二、图三)。 问题 在生活中,大家常在哪些地方看见过铁生锈?铁生锈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交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铁生锈现象,说一说铁生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铁制品生了锈?讨论 小组讨论,并将猜想记录下来。引导 引导学生猜测:在潮湿的、有空气(氧)的地方,铁容易生锈。任务 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12、是正确的?请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交流 交流并汇报实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三种不同的条件:(1)干燥的空气中,加入铁钉;(2)空气和水同时存在加入铁钉(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3)在煮沸的水(没有氧)中加入铁钉(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实验 小组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由于实验过程比较长,实验现象需一天后才能观察得到,故采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补充。)出示事前按以上方式进行的对比实验装置,请学生观察现象。讨论 根据现象进行讨论,了解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任务 课后继续观察各小组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三、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导入 上一节大家做了铁钉

13、生锈的对比实验,实验现象是否与演示实验一样?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后实验结果,并形成结论:空气(氧气)和水是铁生锈的条件。问题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说一说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设计 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并做好记录。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分析各小组方法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使实验更具说服力。修正 根据交流情况,重新修正实验方案。任务 布置学生课后展开实验。在下一节课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结果,说明运用了什么原理。四、小结。课题:第四课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2. 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能力培养

14、1. 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3. 培养学生网络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的能力。4. 运用自评和互评,学习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 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重点难点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教学准备器材与材料:火柴、纸、布料、酒精、蜡烛、酒精灯、烧杯、集取好的氧气、木炭等;教学媒体:着火、灭火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媒体 出示课本图。 问题 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了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目的 引出探究话题。二、活动一:物质的燃烧媒体 出示燃烧图片。 问题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质可以燃烧?思考 思考,并在课本上做记录。媒体 出示课本图。 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可以燃烧,哪些不可以燃烧?交流 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交流看法。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燃烧需要可燃物。三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演示 点燃酒精灯,然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问题 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