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5565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信自强执着追求永不言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校验收建设总结两年以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展开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各项任务指标均已圆满完成。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等项目的指标达到预定目标,完成率达 100%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 2321 ”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满足了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要求。根据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改革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两门精品课程。根据学校制定的技能达标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开

2、发了家用电器维修及制冷设备维修两本校本教材。根据市场需要,将汽修汽驾课程作为专业公共课程,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保证学生能顺利在企业中工作,满意率高。(一)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为了更好地确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我们组织了十多位教师开展了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调研了佳能、赛特勒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调查涉及电子电器制造、通信技术、家电服务等行业,调查的对象有一线员工、毕业学生、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长、企业老总等。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深入企业考察、与负责人和员

3、工交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及中职生今后的升迁途径,为我们确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设置、确定学科课程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二)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对调查企业中职生职业岗位需求、 学生知识结构、 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就业经历、工作升迁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类、校址 : 灵宝市长安路西段西出口- 1 -网址 : http:/ 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构建“ 2321 ”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通过两年来的建设,确立了“2321 ”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浙江赛特勒

4、、中山佳能等五家企业专业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即“ 2”。实施“基础 + 核心 + 拓展”的三段课程培养模式,即“ 3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为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等) ;一类为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类为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技能课采用基础平台加专业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基础平台开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应用等,专业方向可选择无线电装接工、维修电工、制冷设备维修工三个工种中的一个参加鉴定考试,即“ 2”。实施项目化教学,即“ 1 ”。 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学校加强了教学手

5、段的更新,建立了教室“班班通” 。本专业以项目化修订各门学科课程标准。按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编写电工技术基础等学科校本教材,还编制了各学科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课程标准项目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项目化。(四)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我们从去年开始, 组织教师编写 “理、实一体化” 的基础平台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程打破传统的陈述式、章节式性质的教材体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轻应用性等缺点,按“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先实践、后理论和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来组合教学内容。我们还配置了大量实物图片、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等来加强直观性教学。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学

6、校先后安排了杨海燕、王国宪两位同志到德国参加了职业教育方法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了项目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我们按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编写制冷设备维校址 : 灵宝市长安路西段西出口- 2 -网址 : http:/ 33 人,其中高级职称 8 人,具有硕士学历(含在读) 2 人,带头人 13 人,骨干教师 13 人,双师型教师 25 人。(一)积极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学校将王飞、袁营波等同志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王飞同志是灵宝市职业学校中心教研组成员、电工教研组长。去年以来先后参加国家改革发展校建设专题培训、专业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多次组织召开电工教学研讨会、 说课赛课活动, 2011 年作为

7、专家组成员参加了河南省中职校教学质量的评估验收。袁营波同志多次参加国家级、 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2012 年学校安排袁营波到宁波赛特勒电子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去四川长虹参加国家级培训,校址 : 灵宝市长安路西段西出口- 3 -网址 : http:/ 2009 年以来,袁营波老师每年指导的学生参加市中职生技能大赛均获一、二等奖。(二)加强骨干教师培育本专业将罗雪莹、卢芬菲、强小有、王国宪、杨海燕等同志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安排他们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重视教师学历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考试, 2012 年,卢芬菲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2011 年以来罗雪莹、

8、卢芬菲、杨海燕等同志一直担任电子装配、维修电工、单片机组装与调试等工种的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全市中职生技能竞赛,均获一、二等奖。罗雪莹、卢芬菲、杨海燕等还参加了市教师技能比赛、说课、赛课活动,也分别获一、二等奖。学校还安排他们到企业实习,通过培训和参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三)重视兼职教师建设本校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和经验,引进兼职教师 ,多为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能够很好地弥补专业教师的不足。 学校从 2011 年开始 ,逐步请了一些专家到校做指导。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10% 以上。同时,

9、我校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范了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程序 ,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建立起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本专业目前有五位从企业聘请的专业人员在校指导教学。(四)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两年以来,本专业袁营波、强小有、罗雪莹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强小有、张建华等专业教师到浙江赛特勒、中山佳能等公司实践,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教师们了解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学会了电子生产工艺、 SMT 生产等车间的生产技术,进一步熟悉了贴片机、回流焊机、波峰焊机等设备的操作,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考取了相应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两年来,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获省

10、级奖 5 的,市级奖 15个。校址 : 灵宝市长安路西段西出口- 4 -网址 : http:/ 个,校外实训基地5 个。依托浙江赛特勒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生产实践三个层次上得到系统训练,成为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建有电子装配室等实验实训室8 间,实习设备能满足电子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的技能实训需要。为保证实训教学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实训课管理制度,电子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结合我校设备设施实际制定了各专业学科项目训练计划,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 。我校与赛特勒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我们安排10 秋、 11 春、11 秋等三个

11、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企业见习和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学会了生产工艺,也使学生感知了企业、认识了企业、领略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提高了兴趣。学校聘请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及工程师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和委员,他们多次参加专业的课程研讨会,对专业建设、课程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校与佳能集团签订了“订单”培训协议。 2011 年,我们与佳能集团联合招收了订单培训班,佳能集团的领导先后到校调研,与师生座谈,研究企业化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给学生做讲座。目前,11 秋共计 80 名学生到佳能集团顶岗实习,他们已经能够适应岗位,融入企业。2012年,我们在河南省教育厅的组织下,引入了中

12、德机电一体“订单班”,运用德国先进职教理念及模式,采用十二个模块化教学,按照德国标准要求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现在被我校推广到各专业。综上所述,通过两年的建设,电子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订单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专业教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岗位能力进一步增强。四、创新点、示范点及不足点(一)创新点校址 : 灵宝市长安路西段西出口- 5 -网址 : http:/ 、确立了“ 2321 ”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在推行“ 2+1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根据学校“两轨并行,四步并举,一个推进”的思路进行创新,确立了“2321 ”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六合一”、“无缝结合”。2 、开设汽修汽驾课程作为公共课,拓宽学生就业对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需要复合型多技能型人才,我专业经过调研论证,开设汽修汽驾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好。(二)示范点1 、推行中德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专业引入中德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德国先进教学理念,十二个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