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54960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案例:《春酒》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枝一叶总关情春酒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的校本教研也搞得有声有色。“一人多轮上课研究”这一校本教研的新兴形式应运而生。我被确定为我们学校执行这一教学行动的教师。心中甚是忐忑,这注定执教者要接受重重考验,要面对众多同仁批判的目光,要承受源于自身的心理压力。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挑战,退却无疑意味着拒绝进步,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良机;接受是否就意味着成长,拥有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呢?最终我打消了种种疑虑,后者战胜了前者。是啊,跳出“闭门造车”的狭隘圈子,去尝试这样一次全新的执教经历,进行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或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跳一跳,达到更高点。毕竟一个能挑战自我,不

2、讳疾忌医的教师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首先我选择了八年级下册的春酒来进行这次教学活动。接着便全身心投入到课前准备工作之中,反复阅读课文,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琦君的人生经历;拜读琦君的其他作品,理解其作品的风格特色。春酒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思乡是本文的主旨,作者用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诉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是游子笔下的一首“思乡曲”啊!一杯“春酒”已先醉了我!可是面对这样一篇散文,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该教学生什么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我思索着,踌躇着,一遍遍地扪心自问:“是什么感动了我?”掩卷沉思,觉得文章最打

3、动人的还是细节,春酒一文洋溢着的浓浓思乡情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是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是那些看似随意,于朴实中见真情的点点滴滴。“一枝一叶总关情”啊!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些细节,在课题“春酒”和主旨“思乡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确定教学目标为: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读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3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俗人情来表达思乡这一主旨。二案例描述(一)初次尝试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也就对教学内容做出了选择,于是形成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共有五个教学环节组成:第一环节以作者的一句话:“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

4、永不再写。”导入课文,营造“思乡”的氛围。第二环节在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离家后的作者想家吗?她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的?2.作者如法炮制自酿的八宝酒究竟有没有“道地家乡味”?为什么?3.假如找到了真正的家醅,是否就能炮制出具有道地“家乡味”的八宝酒呢?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用以“抛砖引玉”:即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春酒的“家乡味”?第三环节让学生以“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的句式对春酒的“家乡味”作进一步探究,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抓住关键的字词品析,感受细节描写之妙。第四环节以“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这一问题挖掘

5、本文的思乡主旨,感受作者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第五环节则通过介绍、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列举古往今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二)问题产生初次尝试,投石问路。整节课在我的预设下波澜不惊的完成了。教研室冯老师和本校语文组的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对我的课堂教学也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针对第三环节“品读精彩语句,感受细节描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认为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够,语言品味浅尝辄止,朗读品味被忽视。如:一学生找了“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句话,在他说出自己观点,即在这句话里品出了

6、童年的快乐之后,我就介入其中,匆匆收场。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抓住“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还”这些词语去细细咀嚼,更没有让他们沉浸在朗读的氛围中慢慢感悟,而是迫不及待地让下一位学生找另外的细节。因为在我眼里文中这样的细节-实在太多,惟恐学生漏下其中一处,而让教学留下“遗憾”!而学生也确实几乎把所有的细节都找出来了,在这些细节描写里有品尝到节日热闹喜庆的,有品尝到童年天真无邪的,有品尝到乡邻间和睦融洽的,有品尝到母亲慈爱善良的,还有品尝到阿标叔淳朴热情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找了那么多处的细节,真是不易!应该说我的预设目标达到了,可我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似乎我只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视

7、了质量语言品味的质量!结果可想而知,在化了那么多时间找细节之后留给学生慢慢品味语言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三)原因分析在语言品味这一点上无疑是失败了,我对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是由于我的“贪心”,想把文章的全部内容都在课堂上得以呈现。其次还由于我的“依赖心理”,想让听课的老师们在了解了课文的所有细节后帮我定夺如何取舍。这才导致这一环节内容多、容量大、而语言品味却不够深入的局面,才造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受以上两种心理的驱使,让我过多、过早介入其中,无意间剥夺了学生的个人空间,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挥,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以“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的统一句式让学生谈阅读感悟,也在

8、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这一切都让教学留下了更大的“遗憾”!我的课堂并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确如此,我的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死”的教案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研讨后我深受启发,春酒一文语言清新淡雅,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细细品味语言。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两大关键问题!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带着这些感悟我对第一次教案进行了修改,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教学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