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54599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9.5两个平面垂直教案含习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5 两个平面垂直知识梳理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3.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过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作它的交线的垂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点击双基1.在三棱锥ABCD中,若ADBC,BDAD,BCD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必有A.平面ABD平面ADCB.平面ABD平面ABCC.平面ADC平面BCDD.平面ABC平面BCD解析:由ADBC,BDADAD平面BCD,面AD平面ADC,平面ADC平面BCD.答案:C2.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2、,ACB=90,AC=AA1=a,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是A.a B. a C. a D. a解析:取A1C的中点O,连结AO. AC=AA1,AOA1C.又该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平面A1C平面ABC.又BCAC,BCAO.因此AO平面A1BC,即A1O等于A到平面ABC的距离.解得A1O=a.答案:C3.设两个平面、,直线l,下列三个条件:l;l;.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A.3B.2C.1D.0解析:答案:C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A1B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为_.答案:5.夹在互相垂直的

3、两个平面之间长为2a的线段和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45和30,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向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作垂线,则两垂足间的距离为_.解析:如下图,平面,=l,A,B,AB=2a.ACl于点C,BDl于点D,则CD即为所求.,ACl,AC,ABC就是AB与平面所成的角.故ABC=30,故AC=a.同理,在RtADB中求得AD=a.在RtACD,CD=a.答案:a典例剖析【例1】 如下图,过S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SB、SC,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SC.剖析:本题是面面垂直的证明问题.一条是从定义出发的思路,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

4、一条垂线.但图中似乎没有现成的这样的直线,故作辅助线.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取BC的中点O,连结AO、SO,既可证明AO平面BSC,又可证明SO平面ABC.另一条是从定义出发的思路,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注意到AOS是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转化为证明AOS是直角.证法一:取BC的中点O,连结AO、SO.AS=BS=CS,SOBC,又ASB=ASC=60,AB=AC,从而AOBC.设AS=a,又BSC=90,则SO=a.又AO= a,AS2=AO2+SO2,故AOOS.从而AO平面BSC,又AO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SC.证法二:同证法一证得AOBC,SOBC,AOS就是二

5、面角ABCS的平面角.再同证法一证得AOOS,即AOS=90.平面ABC平面BSC.特别提示本题揭示的是证面面垂直常用的两种方法.此外,本题中证明AOS=90的方法较为特殊,即通过“算”,定量地证得直角,而不是通过位置关系定性地推理出直角,这也是立体 何中证明垂直的一种重要方法.【例2】 如下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1)求证:ABBC;(2)若设二面角SBCA为45,SA=BC,求二面角ASCB的大小.(1)证明:作AHSB于H, 平面SAB平面SBC,AH平面SBC.又SA平面ABC,SABC.SA在平面SBC上的射影为SH,BCSB.又SASB=S,

6、BC平面SAB.BCAB.(2)解: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ABC.又平面SAB平面SBC,SBA为二面角SBCA的平面角.SBA=45.设SA=AB=BC=a.作AESC于E,连结EH,则EHSC,AEH为二面角ASCB的平面角,AH=a,AC=a,SC=a,AE=a,sinAEH=,二面角ASCB为60.思考讨论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常见方法:(1)根据定义,证其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2)根据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例3】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若过面对角线AB1与另一面对角线BC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A1B1C1的一边A1C1于点D.(1)确定D的位置,

7、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平面AB1D平面AA1D;(3)若ABAA1=,求平面AB1D与平面AB1A1所成角的大小.剖析:本题的结论是“开放性”的,点D位置的确定如果仅凭已知条件推理难以得出.由于AB1与BC1这两条面对角线是相邻二侧面上的异面直线,于是可考虑将BC1沿BA平行移动,BC1取AE1位置,则平面AB1E1一定平行BC1,问题可以解决.(1)解:如下图,将正三棱柱ABCA1B1C1补成一直平行六面体ABCEA1B1C1E1,由AE1BC1,AE1平面AB1E1,知BC1平面AB1E1,故平面AB1E1应为所求平面,此时平面AB1E1交A1C1于点D,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行性

8、质知,D为A1C1的中点.(2)证明:连结AD,从直平行六面体定义知AA1底面A1B1C1D1,且从A1B1C1E1是菱形知,B1E1A1C1,据三垂线定理知,B1E1AD.又ADA1C1=D,所以B1E1平面AA1D,又B1E1平面AB1D,所以平面AB1D平面AA1D.(3)解:因为平面AB1D平面AA1D=AD,所以过A1作A1HAD于点H.作HFAB1于点F,连结A1F,从三垂线定理知A1FAB1.故A1FH是二面角A1AB1D的平面角.设侧棱AA1=1,侧棱AB=.于是AB1= .在RtAB1A1中,A1F=,在RtAA1D中,AA1=1,A1D=A1C1=,AD= .则A1H=.在

9、RtA1FH中,sinA1FH=,所以A1FH=45.因此可知平面AB1D与平面AB1A1所成角为45或135.评述:本题主要考查棱柱的性质,以及面面关系、二面角的计算,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提示1.开放性问题已进入高考试卷中,近年来,全国及上海市多次考查开放题,解开放题并将经验与解题技巧相结合,并要有较熟练的基础知识和“图形意识”,并能将典型图形灵活应用到解题中去.2.立体几何的计算并非单纯的数字计算,而是与作图和证明相结合的.立体几何计算题的主要步骤可以归纳为画证算三步.“画”是画图,添加必要的辅助线,或画出所要求的几何量,或进行必要的转化;“证”是证明,用

10、三段论的方法证明你所画的几何量即为所求,然后进行最后一步计算.这三步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形成了解决立体几何计算题的思维程序,是综合考查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P为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则点P在此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射影是ABC垂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PA=PB=PCB.PABC,PBACC.点P到ABC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D.平面PAB、平面PBC、平面PAC与ABC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解析:条件A为外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条件C、D为内心或旁心的必要条件(当射影在ABC的形内时为内心,在形外时为旁心).答案:B2.m、n表示直线,、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

11、正确命题为=m,n,nm,则 ,=m,=n,则mn,=m,则m m,n,mn,则A. B. C. D.答案:C3.设a、b是异面直线,、是两个平面,且a,b,a,b,则当_(填上一种条件即可)时,有.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填上ab,也可以填a,或b.答案:ab4.三个平面两两互相垂直,它们的三条交线交于一点O,P到三个平面的距离分别是3、4、5,则OP的长为_.解析:构造棱长分别为3、4、5的长方体,使OP为长方体的对角线.故OP=5.答案:5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侧棱长为,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求证:平面D1EF平面AB1C.

12、证明:如下图,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EFAC.AB1=CB1,O为AC的中点,B1OAC.故B1OEF.在RtB1BO中,BB1=,BO=1,BB1O=30.从而OB1D1=60,又B1D1=2,B1O1=OB1=1(O1为BO与EF的交点).D1B1O1是直角三角形,即B1OD1O1.B1O平面D1EF.又B1O平面ACB1,平面D1EF平面AB1C.6.(文)如下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4,E、F分别为棱AB、BC的中点,EFBD=G.(1)求证:平面B1EF平面BDD1B;(2)求点D1到平面B1EF的距离d;(3)求三棱锥B1EFD1的

13、体积V.(1)证法一:如下图,连结AC.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正方形,ACBD.又ACD1D,故AC平面BDD1B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故EFAC.EF平面BDD1B1.平面B1EF平面BDD1B1.证法二:BE=BF,EBD=FBD=45,EFBD.又EFD1D,EF平面BDD1B1.平面B1EF平面BDD1B1.(2)解:在对角面BDD1B1中,作D1HB1G,垂足为H.平面B1EF平面BDD1B1,且平面B1EF平面BDD1B1=B1G,D1H平面B1EF,且垂足为H.点D1到平面B1EF的距离d=D1H.在RtD1HB1中,D1H=D1B1sinD1B1H.D1B1=A1B1=2=4,sinD1B1H=sinB1GB=,d=D1H=4=.(3)解:V=V=V=dS=2=.评注:近几年立体几何的解答题一般都是一题多问,环环相扣.如本题的三小问便是如此.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理)如下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求:(1)AB与B1C所成的角;(2)AB与B1C间的距离;(3)AB与B1D间的距离.解:(1)ABCD,B1CD是AB与B1C所成角.DC平面BB1C1C,DCB1C.于是DCB1=90.AB与B1C所成角为9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