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53510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中盛开的向日葵阅读及答案【篇一:201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含答案)】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 15题。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河岸散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 人相遇。他衣着洁净, 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美如天仙的新娘。 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 使我对那人产生了好奇。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入 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毫无 顾忌地笑着,我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他与我擦身而过,像大多 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2、。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 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却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 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 累人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留下的必定是唯一 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东西。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 宁静与超然。他的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 力追求一种孤独感,静-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 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 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 总

3、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1=1mu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 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 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 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 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 彩夺目。怀旧是否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 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 恋己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时, 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

4、理性判断出了一 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 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 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憧憬呢?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 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 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就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 种丧失。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 生都伴随着丧失。而并不是任何人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 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 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

5、的,因为 他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 距离和美。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 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们的,他们那 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 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 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 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 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 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 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

6、漫游者。12. 作者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一种丧失,这两种“丧失”分别针对 什么而言?请简要说明。(4分)13. 文章写到里尔克,说他“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后又说“需要培 养人的一种孤独感”。简析这种“孤独感”具体含义是什么?( 4分)14 .文章以“必要的丧失”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必要的丧 失”含义的理解。(6 分)1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大理石桥上的精神失常者,这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6分)李书磊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经典,自从有了经典才有了文化的有 效传接。经典制度走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有意把某一本书神化,并 规定为代代人启蒙和深造的权威读物,制造出

7、一壁完美的不可企及 的错觉和神话。久而久之,经典崇拜就成了人类不可动摇的习惯。大家世世代代都说这本书好,翻开一看:果然好。一 实人们评 价的标准和趣味也是一种习惯的产物,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 典培养妁结果,经典的精神和价值早已化作一种气氛弥漫入社会的 日常之中。人们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循环之中,成为经典的奴隶而 不自觉。社会需要经典是必然的,但成为经典的幸运落到哪一本书 的头上就多有偶然了。指出经典的由来并不是要颠覆经典制度,而 是向人们揭发文化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提醒人们不要总沉溺于习惯 的盲目之中。红楼梦自从成为经典之后,人们总对它保持着一唱三叹的赞美。 在红楼梦既定的阅读传统中,读者和它

8、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地位, 面对红楼梦你总是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心怀自卑,打开这本书时 你就不由得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而变成投降者。红楼梦早巳 不再是小说红楼梦了,它成了我们文化水准的一个维持者:它 代表着人类文化造物的富丽与堂皇,代表着人类自我理解的深刻与 精微。事实上,你只有这样心怀谦卑才能真正发现并欣赏红楼梦 的诸种妙处,才能和这本书保持一种和谐并从这种和谐中获得极大 的美感和满足:对经典的崇拜是与爱情相近的一种心理痴迷,任何 心理抗拒和保留都会破坏美感的纯粹。读红楼梦这样的书就如 同接受催眠一样,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 果。一我们确实就是这么读红楼梦的。因而红楼梦对我们经典化影响

9、是复杂的.它确实比任何中国艺 术作品都高出一筹 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与集萃。研习红楼梦可以接受中 国艺术最高尚的熏陶而得其灵魂;但另一方面,由于红楼梦过 分的辉煌和我们对这种辉煌过分的崇拜一一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一 一使我们陷入了对红搂梦以及对整个中国艺术的爱的偏执。这 种偏执限制了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使我们错过了更辽阔更新鲜的风 景,对与红楼梦相异的情调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拒绝。比如, 热爱红楼梦的人就很难同时真正热爱莎士比亚。所以,红楼 梦作为经典,经典诸如红楼梦对我们既有益,又有害:它们 既是一种桥梁;也是一道障碍;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敌人。因此, 人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需要研习经典,而

10、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则 需要打倒经典了。人们对经典往往怀着一种一言难尽的复杂情 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法国现代小说家们要火烧巴尔扎克 的疯狂热情了。然而,疯狂的仇恨并不能真正地打倒经典一一它不 过是偏执崇拜的别一种形式。真正能消解经典偏执的是一种坦然对 之的平常心。让我们用平常心来读读红楼梦吧。12. 结合第一段内容解说“文化的循环”的含义,不超过40字。(4 分)13. 联系全文理解“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这 句话意在阐述什么道理?( 6分)14. 结合文意说说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平常心”来读红楼梦 这样的经典呢?(4分)15. 结合你的阅读经典的经验,评价作者对于经

11、典的观点态度。(6 分)三、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高处的灿烂关瑞 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 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 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 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 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 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 怀念或者回望,然 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

12、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 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 沿的草帽,高扬起 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 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1=/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 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 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 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 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

13、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 干净净的天空下自 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 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 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 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 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I 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 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 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

14、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 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 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 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 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 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 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 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 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

15、展的花瓣里,灿烂如 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 动的光芒。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12. 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6分)13. 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14. 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4分)15. 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6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幽怨的琵琶 蒋淑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16、独留青冢 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珊空归月夜魂??”从你负气走向匈奴的 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 才不遇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借古抒怀的绝妙题材。 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 存疑惑。首先是元帝的滑稽和愚蠢。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 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常常是心明眼亮。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 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然后又在画像 中一张张地挑选,究竟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小孩都十分清楚 的事,偏偏元帝就这么糊涂?如果他真的老眼昏花、腐朽懒惰得连 “亲自过目”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他还花银子 找画师画像干嘛?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