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533673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验算,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情景导入】1.口算:(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列竖式板演,同时其他同学接龙报口算)谈话:一起来口算,先看一遍,把答案放在心里,算好了点个头告诉老师。(接龙报口算)评价:同学们口

2、算算得真不错,我们再看看某某同学的笔算算得怎么样。2.笔算:35-2335-27 提问:某某同学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算的吗?(板演、同学说过程) 提问: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揭题:今天我们就在两位数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减法) 【进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学校的图书馆里的书可多啦,瞧(出示图书馆场景)图书管理员汇报了今天的借书情况。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2.提问:求还剩多少本?你会列式吗?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3.师:(指着算式)原有的本数减去借出的本数,就应

3、该等于剩下的本数?那应该怎样计算呢? 你可以直接算一算,也可以在纸上写写,还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国产电视的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2)算一算。 提问:2019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435-322=( ) (3)组织对列竖式进行交流,重点讨论:提问:在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要忘记写横式得数,画线要用尺子画)提问:谁会说计算过程?请你跟你的同桌一起说说看,看谁说得好。(4)同学们算的很好,我们再算下一个题目。2019年比2019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总结算法:435减86,先算个位,56不够,向3借1,在

4、个位写,再算十位,3退一是2,2减8不够减,向百位退一作十,与十位上的2相加得12,12-84,在十位写4,再算百位,4退1是3,在百位写3,所以43586349。(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笔算减法,还学会了连续退位减法。【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练习九第14题。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

5、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连续退位减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

6、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

7、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老师应该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结合该校的具体情况,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告诉学生该校图书馆新增设很多图书的消息,从而激起学生去看一看的愿望,之后出现了新书情况的信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而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