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53233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度教学设计潘艳精品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崇岗九年制学校 潘艳课 题溶解度(第二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体物质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2)认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3)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它的因素,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认识化学概念的方法。(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物质溶解度的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度因素的多重性;结合物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度大

2、小的因素。2、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的课题2,内容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重点是溶解度概念的建立,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

3、理解。教学方法讨论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近来同学们都在准备报名参加我校的春季运动会,我们知道,在田径比赛中,选手们都要等发令枪响后才能出发,如果有人抢跑,就要重赛。那么为什么要同时出发呢?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教师的问题积极回答通过在田径比赛时要规定“同等距离、同时出发”引入本节课,使学生明确比较应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固体的溶解度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不同,而且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通过情境中的例子,学生明确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

4、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需要哪些条件讲解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强调: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使学生建立溶解度的概念课件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1、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 g。2、20时,36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3、20时,36 g NaCl能溶解在100 g水中,所

5、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4、20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说,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强调:说物质的溶解度时,应注意“四定”:定温、定态、定量、定位。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判断题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提问: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交流讨论结果进一步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定性的概念表示。提问:溶解度与溶解性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认真听讲阅读课本36页阅读课本37页“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溶解度曲线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提问:从表91中

6、,你能得出哪些信息提出要求: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表91提供的数据绘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提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听讲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学生分组绘制溶解度曲线观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课本上图912、913 分组讨论后交流思考后回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动手绘制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总结能力气体的溶解度课件出示讨论题(即课本38页讨论题)提问: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讲解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

7、积。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气体的溶解度有关呢?提问: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呢?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交流讨论结果通过讨论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气体溶解度的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练习用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小结说说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布置作业课本40页2、3、9、10题板书设计课题2 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

8、: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四定:定温、定量、定态、定位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难溶0.01 g1 g微 溶10 g可 溶易溶溶解性20时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二、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9、。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的第二课时,是溶解度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本节课通过在田径比赛中,选手们都要等发令枪响后才能出发的实例使学生明确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在建立了溶解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判断题的讨论,对“如何理解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的讨论巩固了对

10、固体溶解度的理解。经过反复的讨论、分析、练习,学生基本都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因此课堂上感觉时间有些紧,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足,今后上课时应注意,教师不要讲得太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附本节练习题:1、在20,NaCl的溶解度是36 g。在20 时,把20 g NaCl投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成了70 g饱和溶液B. 制成了68 g饱和溶液C. 有18 g NaCl发生溶解D. 还剩余2 g固体NaCl未溶解2、在20 ,NaCl的溶解度是36 g。 NaCl属于( ) A. 易溶物 B. 微溶物 C. 可溶物 D. 难溶物甲乙0 t1 t2 t3 t/丙溶解度/g50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 ;(2)在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3)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教学设计:溶 解 度单位:平罗县崇岗九年制学校姓名:潘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